选择题:小学音乐《童年的回忆》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钢琴独奏曲《给爱德琳的诗》,提问学生: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乐曲的演奏者是谁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并介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这首乐曲的演奏者是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六岁时指法就已非常纯熟、流畅,八岁在钢琴比赛中获奖,十二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十六岁开始演奏和作曲,他的音乐总是充满了浪漫色彩,充满激情与梦想。顺势引出本课题,也就是本节课欣赏的理查德所演奏的另一首

  • 题目分类:教师资格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小学音乐《童年的回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钢琴独奏曲《给爱德琳的诗》,提问学生: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乐曲的演奏者是谁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介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这首乐曲的演奏者是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六岁时指法就已非常纯熟、流畅,八岁在钢琴比赛中获奖,十二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十六岁开始演奏和作曲,他的音乐总是充满了浪漫色彩,充满激情与梦想。
顺势引出本课题,也就是本节课欣赏的理查德所演奏的另一首钢琴独奏曲《童年的回忆》。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乐曲的速度与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总结:乐曲的情感较为浪漫,乐曲的速度有变化而且比较明显。
2.复听乐曲
并设问:“乐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名为《童年的回忆》,整首乐曲浪漫欢快,仿佛描绘了儿童在田野中快乐嬉戏的场景。
(三)深入赏析
1.教师完整播放乐曲并提问学生:乐曲按速度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分为三段。
2.教师分别播放乐曲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段落之间旋律与速度的变化和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一段的旋律由分解和弦构成,上行与下行交替,明快活泼,表达了一种轻松优雅的意境。第二段主要以快速的下行旋律为主,营造了儿童欢快嬉戏时的情景,表达了轻快活泼的情感。第三段速度较慢,节奏十分舒缓,旋律起伏不大较为平静,表现了温馨与亲切的情感。
3.教师讲解三段体曲式结构特点并说明不同段落可以用不同字母表示,相同段落可以用相同字母表示。
4.教师完整播放乐曲,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用字母表示本首乐曲的结构。教师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并总结。
5.教师为学生范唱乐曲中一段主要旋律,请学生小声跟着哼唱,最后与学生齐唱旋律。
6.最后播放乐曲,请学生回顾三段体曲式结构,再次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谈谈感受,教师鼓励肯定同学的发言并总结。
(四)巩固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编创舞蹈、歌词、旋律等),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那一小组。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童年的回忆》,感受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了解了三段体曲式结构,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找一首同样为三段体结构的乐曲,下节音乐课我们共同分享讨论。
【板书设计】

1.请你简单介绍本首乐曲结构特点?
2.本节课的拓展环节你是怎样设计的?
答案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静电场’’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节的内容如下: 图1.9—1计算粒子到达另一个极板时的速度 图l.9-3带电粒子的偏转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电势差等知识。任务:(1)简述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规律。(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静电场’’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节的内容如下: 图1.9—1计算粒子到达另一个极板时的速度 图l.9-3带电粒子的偏转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电势差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的教学设计

查看答案

案例: 下面是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教学片段。 教师:大家乘电梯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身体很不舒服。 教师:这种不舒服就是因为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造成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失重和超重。 学生:恩。 教师:在弹簧秤下端挂一钩码,仔细观察钩码静止时、缓缓上升、缓缓下降时、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时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学生:静止时,缓慢上升、缓慢下降时,弹簧秤示数都基本上不变。 教师: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时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会。突然上升时会变大,突然下降时会变小。 教师:对。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牛顿定律来定量

案例: 下面是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教学片段。 教师:大家乘电梯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身体很不舒服。 教师:这种不舒服就是因为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造成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失重和超重。 学生:恩。 教师:在弹簧秤下端挂一钩码,仔细观察钩码静止时、缓缓上升、缓缓下降时、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时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学生:静止时,缓慢上升、缓慢下降时,弹簧秤示数都基本上不变。 教师: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时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会。突然上升时会变大,突然下降时会变小。 教师:对。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我

查看答案

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 有一台“220 V 100 W”的洗衣机,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电动机卡死,电动机由于温度升高而被烧坏。已知这台电动机内的线圈阻值为2Ω,则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多少电能 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多少热量 答: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50 J的能量;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热量50 J。问题:(1)指出该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和正确解答该问题。(10分)

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 有一台“220 V 100 W”的洗衣机,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电动机卡死,电动机由于温度升高而被烧坏。已知这台电动机内的线圈阻值为2Ω,则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多少电能 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多少热量 答:这台洗衣机正常工作2 min消耗50 J的能量;电动机被卡死,2 min产生热量50 J。问题:(1)指出该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和正确解答该问题。(10分)

查看答案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拥有主权的国家参与国际活动的图片和没有主权的地区的图片、展示当今社会主权国家的数量的图片等。学生观看完图片展示后进行思考:当今国际社会中,是主权国家多呢还是没有主权的区域多呢?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主权国家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国际社会的构成还是有大体了解的,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构成主权国家需要具备土地等基本要素。同学们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简单的了解一下与我们大家息息相关的主权国家。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主权国家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通过PPT展示一些拥有主权的国家参与国际活动的图片和没有主权的地区的图片、展示当今社会主权国家的数量的图片等。 学生观看完图片展示后进行思考:当今国际社会中,是主权国家多呢还是没有主权的区域多呢?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主权国家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国际社会的构成还是有大体了解的,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构成主权国家需要具备土地等基本要素。同学们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简单的了解一下与我们大家息息相关的主权国家。现在开始我们今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器材及电路图如图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场、电生磁等相关知识。 任务: (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器材及电路图如图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场、电生磁等相关知识。 任务: (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