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的解释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 )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

《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的解释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 )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查看答案

6,6,8配置的G3 BTS逻辑扇区号为()。

6,6,8配置的G3 BTS逻辑扇区号为()。A.1,2,3B.2,1,1C.3,2,1D.1,2,1

查看答案

石油化工生产中,下列物料的投料顺序正确的是( )。

石油化工生产中,下列物料的投料顺序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学生极易“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说明学生具有(  )特点。

学生极易“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说明学生具有(  )特点。单项选择题        A、定向性B、可塑性C、向师性D、依赖性

查看答案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4-5岁。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4-5岁。判断题        对错

查看答案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3个的,应当()。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3个的,应当()。A.暂停招标B.增加申请人C.重新招标D.直接发包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查看答案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单项选择题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查看答案

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存了空间联系的信息()。

陈述性知识的哪种基本单元储存了空间联系的信息()。单项选择题        A、命题B、时间序列C、产生式D、表象

查看答案

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单项选择题        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查看答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 )公办学校的性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 )公办学校的性质。单项选择题        A、变更B、调整C、改变或者变相改变D、改变

查看答案

泡沫炮系统适用于( )等场所。

泡沫炮系统适用于( )等场所。

查看答案

国内最早提出“教育形成交往起源说”的人是(  )。

国内最早提出“教育形成交往起源说”的人是(  )。单项选择题        A、王策三B、李秉德,C、叶澜D、桑新民

查看答案

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是()。

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是()。单项选择题        A、归属B、认同C、服从D、信奉

查看答案

驾驶舱有一个兰灯亮了,则().

驾驶舱有一个兰灯亮了,则().A.一个系统有故障B.一个主系统在工作C.进行一个系统的测试D.一个备用系统在工作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单项选择题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查看答案

教师借助一定的修饰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形状或再现某种场景的语言是()。

教师借助一定的修饰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形状或再现某种场景的语言是()。单项选择题        A、叙述性语言B、描述性语言C、论证性语言D、评价性语言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单项选择题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

查看答案

只有指定了“现金科目”和“银行科目”后,才能进行(  )。

只有指定了“现金科目”和“银行科目”后,才能进行(  )。A.填制凭证B.出纳签字C.查看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D.记账

查看答案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单项选择题        A、奥苏伯尔B、桑代克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