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对于其他债权投资,企业应该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
处置金融资产时,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有( )。
处置金融资产时,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有(  )。A.处置其他债权投资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原直
2017年1月1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5110万元(含交易费用1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
2017年1月1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5110万元(含交易费用1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7年4月28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201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变动中有利于减少企业外部融资额的有()。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变动中有利于减少企业外部融资额的有()。A.提高存货周转率 B.提高产品毛利率 C.提高权益乘数 D.提高股利支付率
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固定收益证券的有()。
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固定收益证券的有()。A.固定利率债券 B.浮动利率债券 C.可转换债券 D.优先股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我国先秦时期青铜器按用途划分主要有哪些?青铜器发展鼎盛时期在造型、纹样上的特点主要有哪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我国先秦时期青铜器按用途划分主要有哪些?青铜器发展鼎盛时期在造型、纹样上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0分)(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
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
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
某小学有计划地将当地民谣融入语文课程,这属于( )。
某小学有计划地将当地民谣融入语文课程,这属于( )。A.国家课程校本化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地方化 D.地方课程开发
赵老师在数学《第一场雪中》时,播放了北方漫天大雪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下雪场景,他运用的教学手段属于( )。
赵老师在数学《第一场雪中》时,播放了北方漫天大雪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下雪场景,他运用的教学手段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 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
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 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人格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富于想象,出自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是( )。
“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富于想象,出自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是( )。A.《海的女儿》 B.《格列佛游记》 C.《鲁滨逊漂流记》 D.
毛毛第一次看到骆驼时惊呼道:“快看,大马背上长东西了。"按皮亚杰的理论,毛毛的反应可以用下列哪个概念解释?
毛毛第一次看到骆驼时惊呼道:“快看,大马背上长东西了。"按皮亚杰的理论,毛毛的反应可以用下列哪个概念解释?A.平衡 B.同化 C.顺应 D.守恒
材料:上学期初,我们班转来个学生叫王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不认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还常常旷课。我对王伟定期家
材料:上学期初,我们班转来个学生叫王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不认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还常常旷课。我对王伟定期家访。在家访时了解到,早在王伟读小学的时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晓东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于是他学习更加努力。晓东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晓东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于是他学习更加努力。晓东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外部动机 B.近景、内部动机 C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能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按福勒等人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张老师的成长处于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能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按福勒等人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张老师的成长处于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法属于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法属于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们提供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儿园大班教师张某在最后一个学期,以拼音、2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们提供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儿园大班教师张某在最后一个学期,以拼音、2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张某的做法( )。A.正确。张老师有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人们对佛经译文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有一位僧人有感于中国经律残缺,西行求法,前后历时十四年游历三十余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人们对佛经译文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有一位僧人有感于中国经律残缺,西行求法,前后历时十四年游历三十余国,带回大量梵本佛经并进行翻译,又将其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