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问题: (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0分) (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

  • 题目分类:教师资格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大脑中再现它们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像,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素质。
问题:
(1)该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哪些不足 (10分)
(2)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依据材料,为“大洲和大洋”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6分)
答案解析:

下面是上海某中学陈老师关于“新疆的气候”的教学片段。教师:(展示课件)谁来读出上海和吐鲁番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气温及降水量?学生1:上海最冷月在0℃以上,最热月是接近30℃。 学生2:吐鲁番最冷月接近-10℃,最热月高于30℃。 学生3:吐鲁番的降水量比上海的少。教师:通过大家刚才的推断,知道吐鲁番的冬季比上海要寒冷,夏季却比上海要炎热。教师: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图册》“中国年平均气温”和“中国年降水量”图,比较新疆与上海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并填写下表。教师(总结):看来,吐鲁番不能代表新疆。新疆冬季寒冷,夏季温

下面是上海某中学陈老师关于“新疆的气候”的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课件)谁来读出上海和吐鲁番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气温及降水量? 学生1:上海最冷月在0℃以上,最热月是接近30℃。 学生2:吐鲁番最冷月接近-10℃,最热月高于30℃。 学生3:吐鲁番的降水量比上海的少。 教师:通过大家刚才的推断,知道吐鲁番的冬季比上海要寒冷,夏季却比上海要炎热。 教师: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图册》“中国年平均气温”和“中国年降水量”图,比较新疆与上海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并填写下表。 教师(总结):看来,吐鲁番

查看答案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乡土”范围和你对乡土地理教学价值的理解。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乡土”范围和你对乡土地理教学价值的理解。

查看答案

材料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如下图)以吉林省长春、吉林和图们一代为核心,中蒙大通道贯穿其中,向外辐射东北经济区、大图们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建成后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材料二: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边境,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最高气温33°C,最低气温-25°C,年降水量602mm,降水量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于6-9月。图们市地处图们江与嘎呀河冲积而成的山间盆地之中,地貌类型多样,素有“八山半草半水一分田”之说,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草药类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图们

材料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如下图)以吉林省长春、吉林和图们一代为核心,中蒙大通道贯穿其中,向外辐射东北经济区、大图们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建成后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二: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边境,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最高气温33°C,最低气温-25°C,年降水量602mm,降水量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于6-9月。图们市地处图们江与嘎呀河冲积而成的山间盆地之中,地貌类型多样,素有“八山半草半水一分田”之说,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草药类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查看答案

徐老师在“中东地区”一课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学生活动:一、从著名新闻网上搜集最新中东新闻,并将其发布在论坛上共享。二、阅读电子地图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国家组成等基本概况,并进行网上拼图比赛。三、分“地理位置”“咱然资源”“气候”“民族宗教”四个专题学习小组.并做演示文稿交流讨论结果。四、全班讨论四个专题间的相互联系并探究因果联系。问题:(1)列举上述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2)指出本课学生活动设计的主要特色,并举例说明。(3)全班讨论四个专题问的相互联系并探究因果关系时,请你帮助该教师设计两个与讨论内

徐老师在“中东地区”一课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学生活动: 一、从著名新闻网上搜集最新中东新闻,并将其发布在论坛上共享。 二、阅读电子地图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国家组成等基本概况,并进行网上拼图比赛。 三、分“地理位置”“咱然资源”“气候”“民族宗教”四个专题学习小组.并做演示文稿交流讨论结果。 四、全班讨论四个专题间的相互联系并探究因果联系。 问题: (1)列举上述教学设计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 (2)指出本课学生活动设计的主要特色,并举例说明。 (3)全班讨论四个专题问的相互联系并探究因果关系时,请你帮助该教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