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教师出示下面几句诗,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题目分类:教师资格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教师出示下面几句诗,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要求各小组采取合作的方式,推举发言人参加课堂交流)

生1:我认为第一句中写得好的是“喧”和“动”,他们分别写出了竹林中和荷塘里的人们的活动场景。翠竹林里,欢乐的洗衣姑娘回家了,青莲水中,勤劳的捕鱼汉子返航了。

生2:明明是“浣女喧”,而作者却说是“竹喧”,这是因为“浣女”们在竹林中,被竹林所隐没。作者不直接写“渔舟”,而先写莲叶分拨的场景,这是因为渔舟为莲叶所遮蔽,这样写更有诗意。

师:诗人这样描写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表达了诗人追求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也有远离官场的意图。

师:后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中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师:很好,同学们体会得很到位。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不但可以知道诗中描写了什么,还能体会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所以,语言对诗歌来说非常重要。

[问题]

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表现出了什么特点?(20分)

答案解析:

阅读某教师有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叙事,完成下题。我所使用的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中说:“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

阅读某教师有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叙事,完成下题。我所使用的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中说:“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学生感受文

查看答案

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教师指出此处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此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教师指出此处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此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好,我们先来研讨一下菲利普夫妇一家的情况——【投影展示】我小时候,家在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好,我们先来研讨一下菲利普夫妇一家的情况——【投影展示】我小时候,家在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

查看答案

教授《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上”“下”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作状语”这种句法形式,特举例说明。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

教授《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上”“下”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作状语”这种句法形式,特举例说明。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

查看答案

阅读《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层次的学习——精读。什么叫精读呢?精读就是反复地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今天

阅读《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层次的学习——精读。什么叫精读呢?精读就是反复地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今天,我们这样学习:读第一遍课文,理解词语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