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背景—情景描述中国作为最大的化工产品消费国和生产国,从全球化工产业链迁移轨迹分析化工产业集群逐渐向中国迁移。但是因区域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及政策收紧,高耗能、资源消费型化工产业逐渐向南亚各国转移。
Xe公司主营苯系精细化工a中间体,用于医药、染料、火炸药及聚合单体等多种领axz域,常用原料包括甲苯、氯气、硝酸、活性炭。2016年该公司精制工段脱重塔(T-402)连续爆炸,硝化工段精制区设备完全损毁、约120t二硝基甲苯因处置不慎流入水源地导致近万人生活饮用水无法保障。
脱重塔(二硝基甲苯的二次精制),工艺设计初期经安全评价拟将硝化工段分为两段硝化,严格控制体系中的杂质含量。
事发当日由于公辅系统供热故障,暂停精馏塔塔釜进料,按操作规范应将硝化反应液经换热器冷却后泵入中间储罐,但反应时长不足产物转化率低故车间主任擅自决定将二段硝化反应液留存在反应釜内保温。由于混酸管线手动切断阀未完全关闭、调节阀内漏,过量混酸混入反应体系;8h后公辅系统恢复正常,操作人员反馈硝化反应釜液位偏高、粘度大(现场取样显示存在少量黑色络合物),值班班长认为可能是反应釜壁板沉积物遂要求将反应液泵入精制工段。
期间多次出现设备异常:
一、操作人员反馈反应釜液位偏高,班长误认为仪表不准。
二、T402中段塔节温度偏高,班长误认为仪表不准。
三、储罐换热器进出口温度扰动大,泵组多次跳车。
四、精馏预热器蒸汽阀因操作失误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汽化。
五、超高速离心机因装料方式不当,振动明显。
六、活性炭颗粒存储方式不当,通风系统超负荷作业停机。
精馏塔爆炸后,预热器、换热器、前后段精馏塔5min内相继爆炸,由于活性炭颗粒储存方式不当现场形成二次扬尘,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严重不便。
Xe公司未建立相应教育培训制度,现场作业人员多是附近村庄聘用的临时作业人员,事故发生后未采取任何应对措施自行撤离作业面,导致约120t甲苯写入附近农田。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辨识该工段车间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化学性有害因素。
2.依据上述危险辨识结果,确定该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具。此外,考虑到苯系浓烟的毒性较大且可从皮肤渗入,尝试确定作业现场应配置的应急防护用具。
3.辨识上述案例背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4.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尝试确定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5.作为现场技术负责人,尝试针对换热器(硝化反应液冷却)的安全作业制定操作规程。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