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溶解现象,

  • 题目分类:初中化学
  • 题目类型:简答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材料二某化学教科书的部分目录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l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l溶液的形成
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液的浓度
材料三某化学教科书中“溶液的形成”所呈现的部分内容如下。
 一、溶液
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糖水
蔗糖水
图9—2蔗糖溶解
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原来,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如果把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放进水中,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会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只不过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取出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即是均一的;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即溶液是稳定的。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例如,在上述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实验9-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表明,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这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要求:
(1)谈谈你对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8分)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完成“溶液”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22分)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

查看答案

教学目标设计的首要依据是(  )。

教学目标设计的首要依据是(  )。A.学生的实际 B.教师的实际 C.社会的实际 D.教学内容的实际

查看答案

A、B、C均为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2所示。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数之和是A元素族数的2倍;

A、B、C均为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2所示。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数之和是A元素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

查看答案

某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课堂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教科书的编写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化学课程

某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课堂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教科书的编写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A. B. C. D.

查看答案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