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选择题:案例九

  • 题目分类:专业技能
  • 题目类型:不定项选择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大专文化程度,已婚,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家老房子拆迁,因房子与钱等问题与家人产生矛盾,非常气愤,也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家里兄弟姐妹5个人,我是最小的。父亲多年前就去世了,我照顾了母亲很多年。去年赶上拆迁,我哥、我弟他们偷偷和我母亲商量好,背着我就把房和钱分了。我不干,找他们说理,他们以我是嫁出去的姑娘为由,就是不给我。我到法院告他们,结果法院偏向他们。我特别生气,凭什么我照顾母亲这么多年,就一点都不给我呢?
心理咨询师: 我听明白了,你照顾母亲多年,你认为在拆迁中应该得到一些利益,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这让你很气愤,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他们太自私了!如果公平地分配,我怎么会生气呢?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他们应该公平地分配房子和钱。
求助者:是的,都是兄弟姐妹!况且我是照顾母亲最多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谁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分配。
求助者:咱们不是经常说按劳分配吗!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们家请了保姆或护工,财产应该分给他们。
求助者:对,••••••不对,(沉默)他们不是我们家人,怎么能分我们家的财产呢?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谁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分,可你又讲了保姆不能分财产,你前后所说的话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是有矛盾,可保姆贡献再大,也不能分我们家的财产啊!你的意思是保姆贡献大,但她不能要求分我们家的财产?
心理咨询师:你照顾母亲这件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不一样么?可我没觉得因为照顾了母亲而要求分财产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啊?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弟弟不给你财产造成的,其实照顾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认为照顾母亲就应该有权分财产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么?
心理咨询师:如果在农村,春天农民种地,秋后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求助者:当然是有很多种可能,一种是丰收,一种是减产,还可能颗粒无收。
心理咨询师:农民种地肯定是想要有好收成,但能要求秋天必须是丰收吗?
求助者:不能,(沉默)••••••我好像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农民想丰收,才去种地,但不能要求必须有丰收?
心理咨询师:对!你要求分财产,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说的对,我明白了。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  )。 A.赡养问题
B.认知问题
C.财产问题
D.情绪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案例四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住校生。三个多月前睡觉时梦见一个黑衣女鬼缠着自己,当时被吓醒,非常害怕,一直哭到

查看答案

服务对象周某向社会工作者小刘抱怨:“别人总说我言行不一,其实我不是这样的,没人明白我的苦衷。”小刘说:“在我印象中,你有

服务对象周某向社会工作者小刘抱怨:“别人总说我言行不一,其实我不是这样的,没人明白我的苦衷。”小刘说:“在我印象中,你有时候说的和做的确实有些不同,是不是啊?”

查看答案

认为心理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持该观点的学者是(  )。

认为心理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持该观点的学者是(  )。A.皮亚杰 B.普莱尔 C.吴伟士 D.施太伦

查看答案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Few councilors are opposed to the c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