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彩云追月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彩云追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乐曲创造出的优美夜色。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欣赏歌曲的同时。利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情境描绘等方法对歌曲进行学习。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主旋律元素为歌曲分段,了解基本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整首乐曲优美的氛围以及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难点】 分三段赏析整首乐曲,体会三段不同的夜色情境。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这么多的传统节日当中。最喜欢哪一个同学给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答案,教师给予回应,并提出教师自己喜欢在中秋节赏月,顺势导入本课。 (二)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1)初听音乐,提出问题:这首乐曲制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氛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舒缓、优美”的感觉,并进行板书。。 (2)再听音乐,提出问题:这首乐曲主要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是根据什么进行区分的全班学生共同回答“三个乐段”.单独学生回答“根据明显的主旋律片段来区分”。 2.探究学习 (1)单独听第一乐段,提出问题:这一乐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夜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笛声轻盈似云、二胡圆润如月,表现出刚刚入夜,月色朦胧的“云月初升”景象。 教师弹奏钢琴,带领学生学唱乐曲主旋律片段,感受夜色的美好。 (2)单独听第二乐段,引导学生得出两个乐段的主旋律并无基本变化。 在教师单独弹唱第二乐段的部分段落之后。提出问题:第二乐段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比较得出五声音阶扩充为六声音阶以及节拍变化更丰富的答案。由此表现出夜色渐浓,月色醉人的“云开月明”景象。 (3)单独听第三乐段,明显听出并无主旋律片段,提出问题:在没有主旋律片段的情况下,乐曲是如何表现彩云追月的景色的学生给出多种乐器如对话般交畚演奏的答案.教师总结这种形式是将云月拟人化,表现出“戏云弄月”的景象。 (三)知识拓展 回忆整首乐曲,提出问题:乐曲中主要出现了哪些乐器引导学生回答笛子、二胡、琵琶、木鱼等答案,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总结分类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并推及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五、总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表达对乐曲的喜爱,体会乐曲表现出的对自然景色和恬静生活的热爱。布置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诗词为乐曲主旋律填词并演唱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