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背景链接】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也体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迎来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多次,考察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30多次,提出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传承好红色基因;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应当受到严格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继承革命文化。
【综合分析】
1.背景分析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具体部署和要求,从经常出现的“严格保护”“文物安全”“活起来”“保护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等关键词中不难发现:保护是根本,利用传承是目的,“活起来”是要求。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之新,是在更加强调全面贯彻法律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更高标准和任务,是为通过制度设计,更加筑牢革命文物安全的堡垒。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革命文物工作,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革命文物教育功能不断强化。与此同时,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迫切需要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播,迫切需要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
2.精神实质
革命文物是民族精神的实物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进程中,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古田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为突出代表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是无形的,但可以外化体现,更可以通过实物见证。革命文物是有形的实物,它对历史的实证作用不言而喻,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听党指挥、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时代语言和精神风貌,而且见证了中华民族和广大中国人民热爱祖国、捍卫和平、威武不屈、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追求,尤其是对一度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批判的最有力的证物,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革命文物理应有重任在肩、舍我其谁的担当与自信。
革命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有力佐证的革命文物,秉承坚定的政治立场,富含鲜明的感情色彩,展现浓郁的时代气息,蕴含丰富的战斗信息,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和群众性,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例如,作为红色文化典型代表的古田会议会址,既是凝固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物质层面的有形遗产,又是承载和蕴藏了古田会议精神这样精神层面的无形遗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座标,并不断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文物是中国力量的源泉所在。习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就是激发生机的营养剂,也是催生力量的正能量,它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它是凝固的,又是生长的。正因如是,它才更显出是中国力量的源泉,也是中国力量的活力。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革命文物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和现实传承。从这个层面来说,革命文物的传承弘扬,对于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持力量。
3.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革命文物不仅仅是一连串事件英名和业绩的记录,更是一系列浩然正气、时代价值和精神升华的感召,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和语境表达,也是见证革命历史最直接最真实的证据,闪烁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着与党和人民血肉相连、情感相系的精神优势,有着更加直观、形象、可信的教育功能,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然而,由于革命文物分布地域广泛、类型繁多、保存状况迥异,再加之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革命文物的保护维修、宣传阐释和价值挖掘工作严重不足。一些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馆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陈旧,展陈内容、形式和手段还是“老套路”、“千馆一面”;革命文物资源利用存在碎片化、封闭化倾向,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亟待提质增效。有的革命旧址在环境整治中对周边环境大拆大改大建,贪大求洋;有的革命纪念馆滥用声、光、电,辅助展品粗俗,装饰制作牵强附会;有的陈列展览、讲解词脱离历史和事实依据,甚至出现错误内容、不当内容。革命文物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分类保护和传承利用都亟须加强。
【参考对策】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要加强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要实现革命文物的“活态”形式和“活化”利用,必先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术话语权,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让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张扬与延续,才能更好保护传承鲜明亮丽的红色文化。要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更需要实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革命文物更好地融合历史精髓和现代生活,达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时代要求,并通过推动创新和自我超越,使革命文物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要把革命文物有机联系起来,多办精品专题展览。充分发挥专业策展人、策展机构的作用,在革命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价值的挖掘上下功夫,在展览形式的策划上动脑筋,形成有影响力的革命文物展览。要办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要继续深化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重要的节庆活动,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举办有吸引力的革命文物专题展览和流动展览,切实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提高这些展览展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要加强宣传力度。要拓展社会教育覆盖面。建立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与周边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城乡社区的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关系,做好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各界群众到革命文物场所参观学习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要提高红色旅游发展的质量。统筹协调正确处理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系,应清楚地认识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旅游”是形式、是过程,“红色”是内涵、是底色。“突出红色,坚守红色”才是红色旅游的本质和主旋律。我们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还有精品旅游线路,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同时要力戒红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现象,寓教于游,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