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当时北魏的国势如日中天,在北方的统治已经稳定,并且已得到汉族官僚世族和士人的认同,并没有面临其他民族或势力的挑战,更没有到达不改革就得覆灭的地步。他当然受到了嫡祖母冯太后的影响,而且在太和十四年(四九零年)冯太后死后他在亲政,此前的一些重大措施,如制定新律、官员实行俸禄、施行均田制、三长制等都是在冯太后执政时完成的,但决定性的汉化政策还是由他制定并推行成功的。……在孝文帝之前,十六国的君主中也不乏汉化程度很深者,如汉的刘聪、刘耀;前燕的慕客瑰、慕容毁;前秦的符坚;后燕的慕容垂等。他们本人都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但都没有能够解开本民族的情结,打 破民族间界线,不得不实行民族之间、文化之间的双重标准。
材料二: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孝文帝或许会被当作千古罪人。由于他的改革,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语言、鲜卑文化以至拓跋氏家族很快消亡了。尽管中国还有元氏和其他鲜卑姓氏的后裔,但都已不是纯粹的鲜卑血统;尽管专家们还能复原出鲜卑文化的某些片断,但终究难睹它的全貌了。要是孝文帝不实行改革,或者为了保持鲜卑民族的纯正,宁可放弃中原的物质文明和辽阔疆域,回到沙漠草原。可能近代的人们还会在蒙古高原或大兴安岭中发现一个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的鲜卑族。或许有人会认为,孝文帝的作用与从肉体上消灭一个民族没有什么不同,不过采用了另一种手段而已,甚至是更阴险毒辣的手法,起到了外部敌人所不能起的作用,完全是一个“鲜卑奸”。
材料三: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乃至整个东亚,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二千多年间,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一直是总体上最先进、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所以对其他民族而言,“现代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当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限制,想汉化未必化得了,但要进步就只能学习汉族文化却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不仅前面提到过的各个民族毫无例外,就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以上材料摘自《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迁都及其汉化》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采取的“决定性的汉化政策”内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简述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