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链接】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多项政策措施配套出台:新企业注册“立等可取”,“营改增”为企业减负超5000亿元,适当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些政策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提振了企业家的信心。
当前,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争夺的新战略制高点。美国大力实施“再工业化”、德国加快推进“工业4.0”计划、英国深入规划工业2050战略,不仅体现出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调整,而且反映出各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痛定思痛后获得的深刻教训:大国经济唯有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原因】
一是由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经济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作为解决中国经济当前关键短板的“牛鼻子”,要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化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差距难题。
二是由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注重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当前,在我国工业全部22个大类中,纺织品、电力装备、交通工具等七大类行业规模名列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吸引投资回流的背景下,实体经济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这是当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和提升发展质量的背景所在。
三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现实决定的。
我国很多产业的规模都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我国经济仍存在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与发展空间有限的挑战。要进一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开拓新的增长空间,就必须尽快实现增长模式从传统的数量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到创新驱动。
【面临的挑战】
一是产品品质“高低”错配。部分高品质、高性能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优质高端生活必需品和农产品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二是市场供求“内外”不匹配。加入WTO以来,国内新增产能中相当一部分是对口国际市场的,产品规格、标准等与国内不尽一致。一旦外部市场需求出现波动,相关行业供求矛盾势必凸显。
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原材料等上游行业显著好转,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效益大幅增加;中下游制造业有所改善,但产品价格、效益均明显弱于上游行业。这种分化反映出产业链上下游供求关系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企业扩大再生产不畅,整个社会的上中下游生产链条传导还不顺畅。
四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支撑服务不充分,整体经济呈现出“脱实向虚”的倾向。这两方面互为因果,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对策措施】
突出重点,把实体经济做实。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制造业强大,三大产业的底盘才会稳固,产业融合的基础才更扎实。实体经济融资难依然存在。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不能成为提款机和投机场,必须切实防止“脱实向虚”。要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看长远、重根本,耐心服务企业成长,发挥对实体经济的反哺作用。要打通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扭转银行由于“看不清”“看不准”“看不起”而惜贷拒贷的问题,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创新驱动,把实体经济做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不断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狠抓质量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企业要不断锻造新绝活儿,舍得投入搞研发,让产品服务迭代速度跟上需求升级节奏,才能赢得竞争。创新不是别人能够赐予的,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只能靠我们自己努力。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和经济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软硬结合,把实体经济做优。制造业转型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领域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消费需求更多地向新颖、符合审美、品位独特、个性化等精神体验层面提升。中国制造不仅要有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也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赋予产品更为丰富的软价值。为此需要引导制造业转变目标定位和竞争策略,考究产品品质、注重生产细节,提升企业软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水平。企业的价值创造从依靠简单劳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智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