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给定资料1.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微博上曾流传一个段子:“奥运会就是一群急需运动的人看一群急需休息的人在运动。”2012年8月,卫生部发布的一项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段子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成年人中有八成人从不锻炼身体。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83.8%从不参加业余锻炼,其中城市居民为73.2%,而且这一数字低于2002年的78.4%。仅有ll.9%的居民经常锻炼,他们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l0分钟。
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有4.6小时用于阅读、看电视、使用电脑等静态行为,18~29岁静态行为时间最长,为5.4小时,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
缺乏运动和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与经常运动和锻炼的健康男性相比,缺少运动和锻炼的男子死亡的危险要高出2~3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高出3~5倍。可以说,缺乏运动和锻炼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以及吸烟。
报告还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同时,患病人数却在不停增长。根据统计,我国的年患病人次数由l993年的43.6亿增加到2008年的52.5亿,l5年间增加了20%。
报告显示,2005年,居民死因前十位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内分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这十种疾病合计占死亡构成的94.35%。其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死亡情况的死因顺序明显前提。
2.国民体质的下降,究其原因与生活方式有关,在影响生活方式的指标中,运动健身是影响国民体质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我国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数十年来不断下降,恰恰证明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据《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初步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或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
再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中小学生的运动量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中国青少年缺乏锻炼,日、韩的学生勤于锻炼,另一项调查报告描述了我国一所学校中外学生的体质差异。以一次登山活动为例,以日、韩学生为主的国际部全体学生都顺利到达山顶,中国学生中却有20多人因体力不支中途返回。
除了耐力和精力不如日韩学生,中国学生在耐寒能力上也差距明显。进入冬季,中国学生在室内穿着厚厚的毛衣裤,而多数日、韩学生只内着一身秋衣裤。在体现协调能力的急停急转的测试上,中国学生时常会摔跤,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很快地奔跑。
3.2012年5月31日是第25个世界无烟日,卫生部在此前后发布了首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编委会主任、100多名国内外权威专家合作撰写和审议通过的《报告》提到,公共场所已代替家庭成为二手烟危害最严重的区域;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烟民近三成;成年男性超过半数吸烟;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不断提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卷烟生产和消费国,我国吸烟人数占世界吸烟者总人数的近30%,位居首位。目前,我国吸烟者达3.01亿,l5岁以上的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为52.9%,女性为2.4%。同时,男性的人均吸烟量逐渐增加。据估算,我国男性(包括非吸烟者)每天人均卷烟消费量由1952年的1支增加到1972年的4支,并在1992年前后达到10至12支。
我国分别于1984年、1996年、2002年和2010年进行了4次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不断提前。l984年为平均22岁,1996年为平均19岁,到了2010年,52.7%的吸烟者在20岁前就已经成为每日吸烟者。15岁至24岁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均呈增长趋势。
据调查,1984年我国吸烟者的戒烟率仅为4.8%,1996年为9,5%,2002年为12.0%,2010年上升至16.9%。据统计,2010年我国戒烟人数达到5000万,但戒烟者成功率较低,复吸率居高不下。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仍有45%左右的吸烟者没有明显的戒烟意愿。
我国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1996年和2002年的调查显示,不吸烟者在家遭受二手烟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而目前,二手烟侵害最多的地区已变成了公共场所,2010年,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最高,其次是家中和工作场所。
在被调查的各种室内公共场所中,出现吸烟现象比例最高的是餐厅,为88.5%,其后依次为政府办公楼、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公共交通工具。
参与撰写《报告》的专家认为,目前吸烟对我国男性青壮年的整体危害处于早期,但由于吸烟人数众多,每年有i00多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据估算,如果目前我国吸烟状况不改变,到2050年,我国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将突破300万。现在的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因吸烟而提早死亡。
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
’除了人们通常认为的肺癌,吸烟还能造成很多严重疾病,包括口腔癌、喉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受孕几率降低等生殖问题。
4.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2011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然而,时至今日,我国仍无一部国家级的无烟立法,且囿于相关部门政企不分、烟草涨税不涨价、烟草文化难以改变等原因,履约5年内,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却在3年内增加了2亿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表示,烟草行业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纳税大户,导致政府很难对其“下手”。为此,60多位公共卫生专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首次联手,历时一年半对控烟与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烟草流行是中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业已成为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烟草导致的健康危害已使其社会经济效应呈负值。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吸烟导致的年死亡归因会达到300万,占25%,“这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而艾滋病也不过只占死亡归因的2%或3%”。
中国于2007年成立了由8部委组成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领导小组,其中工信部为组长单位,同时包括国家烟草专卖局、卫生部、外交部等部门。“工信部既是主导部门,又管理着国家烟草专卖局,集两个对立的角色于一身,作出的决定难辨是企业决策还是政府决策。”杨功焕说。
杨功焕等众多公共卫生专家提出建议:制定国家级的专项控烟行动计划;在国务院层面,作出控烟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同时,对烟草行业进行体制管理,实行政企分开。
控烟人士认为,控烟立法是远离“二手烟”、全面履行《公约》的关键措施和政策保障。但目前,我国不仅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全国性法律,连《广告法》和《国家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也并未全面禁止烟草广告。
时值向世卫组织递交“成绩表”之时,一则关于红塔集团、广东双喜等烟草企业入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十佳杰出企业”的新闻引发各界热议。而《公约》第13条明确指出,在履约五年时,缔约国应当广泛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
利用烟盒警示图片被控烟界认为是抑制烟草消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时至今日,烟草专柜上仍摆满了印有天安门、大熊猫、中国龙等图案的“美丽”烟盒,与国外烟盒包装上的烂嘴、烂肺、骷髅等恶心图案相比,上面一行不太抢眼的“吸烟有害健康”警语显得不痛不痒。
低廉的烟草价格,对广大烟民来说无疑是个“致命诱惑”,而导致烟草价格低廉的则是过低的税收。中国卷烟价格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香港,一包烟的价格在70至80港币间,纽约市的一包烟也合人民币66元。仅以万宝路在15个国家的价格为例,在中国的售价为2.04美元,南非为2.69美元,新加坡为9.39美元,挪威则是中国的5.6倍,为11.48美元。
5.最新的有关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虽然有提高,但仍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这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2005年为7.4%,2007年为6.9%,2010年仅达到9.8%。
专家分析,这主要源于我们长期以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过程的教育重视不够。
中国公众对科技发展充满信心与期望。以最新的这次调查为例,有84.5%的公民赞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在欧盟,这一说法的赞成比例为75%。在对科学研究的支持态度方面,77%的公民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对科技信息的兴趣不输发达国家公众,超八成被调查者最关注“医学与健康”。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认为,这些数据体现了中国人对科学感兴趣,有科普需求。“科普就是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大家的科学欲望”。任福君认为,科普既要遵循普惠制,也要注重差异性。“比如城市老年人更关注保健信息,年轻人可能对于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更感兴趣”。
调查数据还显示,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的意愿在增加,参与机会和比例也在增高。以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参观情况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2010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年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任福君认为,这些数据体现了这几年间,中国科普场馆的建设速度加快,数量大大提升。但不能忽略的是,有些场馆缺乏资金,空壳化运作,展品和陈列方式多年没有变化,无法满足公民的需求。
6.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阐述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我国目前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针对此,某媒体采访了几位专家。以下是采访的部分内容。
【主持人】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何现实针对性?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状况有了较大进步。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公民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曾经有一则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留下60万块口香糖的报道,就反映了我国公民素质状况存在的一些不足。从个体来说,我国公民特别是年轻人缺乏一种成熟的公民人格,这从那些等着父母收拾宿舍的大学生、那些坦然当“啃老族”的青年人、那些生活没有底线的白领的身上可见一斑。从总体上看,我国公民还比较缺乏一种独立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风貌。比如,在观看一些高雅演出的时候,常常有人提前退场或者高声喧哗。这种现象在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是很少见的。这些状况说明,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是当前我国急需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从长远来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助于塑造良风美俗,提升我们国家的民族素质和软实力;从当下的需求看,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
【主持人】那么,造成我国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是什么?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由于我国缺乏民主传统。受传统社会封建意识的影响,以及“文革”的侵害,我国公民比较缺乏主体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其实,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或公民义务)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权利是基础。公民之所以要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纳税、服兵役、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前提是自己是一个权利主体,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不落实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和公民责任只能是一句空话。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发自肺腑地热爱自己不能当家做主的国家,遵守不尊重他的正当权利的法律法规。一个人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民权利,或者虽然知道自己的公民权利却无法实施,结果必然是:要么在自己的正当权利遭到侵害时也浑然不知,要么对自己的公民义务和公民责任持消极态度。
【乔新生】我认为,我国教育本身的某些缺陷也导致了公民意识的淡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许多“大道理”,使其过早失去了率真的天性和学习的兴趣,结果到了成年也未必懂得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懂得和遵守的“规矩”,明确自己该享有什么权利和应承担什么义务,更别提学会对自己的社会行为负责了。无法对自己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文化行为尤其是个人私生活领域的道德行为负责的人,也是无法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对此,近来有学者鲜明地指出:“由不知道怎样负责的人组成的社会是最危险的社会,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酿成惨剧。这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比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要命得多。”
7.相关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劳动力人口丰富,但实际上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而这也势必造成在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时,人力资源结构性多余与缺失的现象共存:一方面低素质劳动人口难以就业,另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岗位缺人。如何让一个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除努力增加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体制和机制,多渠道提高人El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人力资源水平的根本性措施。因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80万~l20万人。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防治艾滋病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此外,当前重治疗轻防治的旧医疗观念与公众对生理卫生、心理卫生知识的严重匮乏,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危机,造成自杀率和精神疾病不断攀升。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趋势,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在人均资源和能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又造成资源浪费、能耗居高不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政策导向和专业部门制定限量定额、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和运用经济手段外,亟须大力提高公众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普及基本的节能环保技术。
8.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拥有微博“粉丝”近600万,在某微博排行榜接近前50名,道德模范成为网上“恒星”。
福建省莆田市巧借地方戏曲,颂扬“身边的感动”,传播现代道德风尚。莆仙戏常年深入村社演出,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当地组织莆仙戏剧团加演现代文明小戏,将道德内容“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寓情于理的演出中普及公民道德规范。
北京市广泛开展“爱心故事’’宣讲活动,让群众唱主角,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2000多个。“最美女法官,,厉莉、“京城活雷锋’’孙茂芳、“天安门义务美容师”刘玉珍……一大批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通过宣讲、媒体报道、公益广告、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在北京市民中广为传诵。
湖南省长沙市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当文明长沙志愿者,做学习雷锋排头兵”主题活动,引导广大人民向雷锋一样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打造长沙弘扬雷锋精神的亮丽名片。
上海市黄浦区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通过发动群众制定自律“居民公约”,完善“以居委为重点、以楼组为亮点、以家庭为基点”的社区道德建设发展模式。
山东省莱州市让群众唱主角,建立慈善义工、绿色组织、爱心QQ群等社会团体,每年组织活动2000多场,推动了道德建设生动开展。
辽宁省在推动道德建设中以好人有好报,好人不吃亏为导向,通过爱心帮扶,在申请经济适用房、本人及子女就业、就学、医疗、养老等方面给予道德模范关爱帮助。辽宁省在农村试点开展了。“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的道德信贷工程。获评“十星级文明户”的农户可获辽宁农村信用合作社5万~50万元的高额优惠、无抵押贷款,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山东省莱州市将道德建设“4+1”工程融入社会发展。2006年以来,莱州市启动以“孝、诚、爱、仁”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和未成年人“心灵工程”,促进优良人文环境的形成,吸引了多家大企业相继投资莱州,以道德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了城市发展的硬实力。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国民素质的主要内涵,并简要说明目前我国国民素质在相关领域的现状。(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分类阐述,不超过400字。
2.阅读“给定资料8”,就如何实现国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看法。(20分)
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00字以内。
3.某市针对市民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状况较差的现状,决定在全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请结合“给定资料1~2”,以该市市政府的名义,起草一份全民健身的倡议书。(20分)
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语言流畅,不超过400字。
4.结合“给定资料”,就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①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从一个方面论述即可;
②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③总字数为800~10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