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因其柔而克刚,静而制动,悄无声息又润泽万物,拥有仁者的包容性,备受古人青睐。现代社会中也赋予了水更多的精神的内涵,水具有的保护城池、绿化美景、扮靓城市的作用凸显,体现智者的才智。因此,以水为师,方能仁智兼备。
以水为师,可以益智。水的形态千变万化,结构却简单,这种化繁为简,大道至简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复杂源于简单的智慧。道家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亦是。水的智慧还体现在他的锐意创新。水和“精准扶贫”看似没有联系,却因为水的智慧的体现让“水”成为致富的法宝,开创出一条“水生态+扶贫”的道路。这样不仅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也带来了生态效应,这也是水的智慧的成功使用。在纷繁芜杂的社会,唯有学习水的创新、水的简单的智慧,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智者,赢得生活的精彩。
以水为师,可以益仁。“仁”是许多先哲提出的中国核心思想之一,孟子也说“仁者爱人”。水的仁更多体现的是包容性,水是万物起源,孕育一切,又润物无声,这是仁者大爱水成于无形,却凝结一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的特性体现在其包容性,这是其一。水的仁体现在普济众生,小到体现在润泽一方,大到体现在水滋养万物,水乃万物之本原也。水的仁还体现在适度,适度有益,多则成灾,过犹不及。孔子用“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就是中庸适度。品味水的智慧和情操,留下太多的至理箴言。
以水为师,可以仁智兼备。古人善以水喻道,启迪后人。水之智,是一种返璞归真,来自于大自然的哲思,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水之仁,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精神境界,滋养着人们的德行;水之柔,代表着柔而克刚,以柔化刚的力量,用水之柔生动阐释儒之柔;水之恒,是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坚持,告知着坚守的力量。只有深刻理解水的仁和智,以水为师,一个人才能体悟真善美,启迪智慧和情操;一个城市才能真正融合于山水之中,打造出独有的人文景观;一个民族才能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从小事件中获得大智慧,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仁,从水滴中感受中国古老思想的传递与传承。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