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ll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纸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纸!
二、给定资料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征求意见稿2月28日正式公布。教育部长袁贵仁在相关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将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日益明显。早在10多年前,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就直指学校行政化越来越严重,官僚迹象明显。而在教育部2009年评出的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l00位获奖者当中,担任行政职务的占到了九成,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占一成。
高校去行政化与北京大学首任校长蔡元培当年所提的“教授治校”理念是一致的,即把学术作为指导高校各项事业的主导。大学行政化的后果,就是搞得教职员工围着权力打转转、没有心思搞学问,其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但推动大学的去行政化,却被认为是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2.2010年年初,温总理在座谈时提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教育家办学”、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说的基本是同一件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高教体制改革的重要主题。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命题,切中了大学行政化、功利化弊端的要害。
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经理(厂长)没有经营自主的的企业,不被视为是现代企业。 由此再看大学,国内女学的官味越来越浓,面目逐渐模糊,对于“现代大学制度”,人们颇感陌生。
大学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从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旨,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与行政机关和企业完全不同,由此形成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为特征的一套独特的管理制度。正是这一制度,形成大学“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品格和风貌,使得大学能够成为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源泉。一个没有奠定学术自由价值,教授不拥有学术权力的大学,不可能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更遑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需要特别认识的是,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如同现代企业制度一样,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制度,为世界各国所共享,具有一种普世价值。2007年,OECD(经合组织)专家组对中国访问,在考察报告中称“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显示,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就必须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这是因为只有自治的机构才会鼓励创新、欣赏魅力、回应需求,而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才能成就世界级的大学。”其实,这一制度我们并不陌生,它在中国也曾长期有效地运行过,造就了西南联大这样的教育奇迹。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重新焕发中国大学的精神活力和创造力,重建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术本位的管理等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对此,我们不仅有非常丰富、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玉”,而且有一个可以继承的五四教育文化传统,并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3.2010年3月11日,福建教育电视台《第E时间》栏目头条新闻以《“高校去行政化”引发社会大讨论》为题,就两会期间引发热论的“高校去行政化”问题,采访了部分大学校长和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吴小南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常说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天堂,或者思想的王国,在大学里面就要出科学知识,出思想。如果过度地干预,特别是行政干预,是不利于大学的发展的。”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庆元也说:“现在大家诟病的,意见比较多的,就是课题、奖项评选什么的,包括教育质量工程,都是校长都是院长得。所以去掉行政化,可能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更有帮助。”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但当前由于大学的行政级别不仅象征着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也决定着大学对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动用能力,不少大学为此在“评级”和“谋权”中想尽办法。
“官本位”的后果,是大学像官场。一方面,高校存在着党政领导多、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多的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熊丙奇将这种现象戏称为“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招生计划、重点实验室、评估、评奖等手段,使行政力量介入大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官场,讲究的是服从,下级服从上级,行政系统才可能有效运转;在高校,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独立思考。两者方枘圆凿,无法混而为~。
学术研究是一种积累,忌急功近利,而“官本位”的校园氛围使许多优秀的学者“小荷才露尖尖角”,就被大量的会议、人事等事务缠身,而用于教学科研的时间大大减少,严重破坏了优秀学者的发展环境。因此,《山西晚报》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官本位是大学的毒瘤”。
李冬玉委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评论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高校行政管理的意义,在于其服务学术的作用。但日趋行政化的过程中,管理活动既成为手段,也成为目的,并取代学术活动成为大学的核心。由此衍生出诸如“官本位”、“权力至上”等与现代大学精神相悖的现象。
5.创建于l810年的德国洪堡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它成立之初将大学定义为“知识的总和”,为后世垂范。在我国,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l919年也提出,中国现代大学不仅应该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更要独立自主地创办。
五位高校校长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就表示.办世界一流大学,前提是要先办一个受人尊重的大学,要重拾大学精神。
大学如何才能受到大家尊重?徐显明认为,大学要做社会的灯塔,要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德性,这是大学的生命,也是大学精神之所在。德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对待历史的责任感,体现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体现在是否能够收藏社会的良心。而这些,都不是官本位的行政化大学所能承载的。
巴黎大学助力法国崛起,剑桥、牛津推动英国崛起,哈佛大学促成了美国崛起,而l9世纪德国人要崛起的时候,出现了柏林大学。中国目前要想解决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难,同样需要大学的助推。在“大学精神”灯塔和助推器的作用下,才能克艰度难,此时此刻,行政化的大学,实在要不得。
6.面对“大学去行政化”的话题,众多大学校长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大学去行政化就会弱化
黄达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取消行政级别是最终的目标。这是大势所趋,完全赞同。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现阶段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存在行政级别的大环境下,如果只是简单取消了大学的行政级别,不仅不会强化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地位,反而可能恰恰会起到弱化的作用。因此,要实现取消行政级别的目标,必须与事业单位以及其他行业的体制改革同步推进,从而逐步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否则,只谈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会觉得有些突兀,容易引起误解。
人大校长纪宝成:大学没有行政级别什么都干不了纪宝成对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有不同的看法,现在社会热炒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是反行政化的基本措施,他对此不认同。纪宝成认为,取消行政化是努力方向,但不光教育,所有领域包括出版单位、报纸、研究院都要取消,才可行,否则是不可行的。当一个社会以行政级别来衡量所有人的社会地位时,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
纪宝成还认为,中国目前是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住房、医疗、政府谈话、民间交流。全跟行政级别连在一起,没这个什么都干不了。如果整个社会环境不变,又没有别的制度设计。单单把学校行政级别取消,学校与社会沟通对接怎么解决呢?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我很乐意摘掉“副部级”的官帽子“要出大师,必须有好氛围。现在大学的官本位思想越来越严重了!”顾秉林说,以前学者都是一辈子做学问,现在有些人是什么都想做,既教书、搞科研,还当官、经商,精力非常旺盛。在清华,想找一些好教授当处长,很难,他们想专门搞学术;但也有人抢着当,但大家都不通过。他认为,现在国家提出“大学要取消行政级别、去‘行政化’”方向是对的,只是怎么操作还需仔细研究。“我现在是所谓的副部级干部,我很乐意摘掉这个官帽子啊!”
东北师大党委书记盛连喜:关键还是看怎么样能够淡化官本位盛连喜则认为,“去行政化”的提法不确切。盛连喜说,现在学校里涉及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领导的权力,行政管理应该存在,只是目前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要解决它的关键是怎么样能够淡化官本位。“现在有点学问的教授都要去‘当官’,因为当了这个‘官’之后又能掌握学术资源。”对于取消学校的级别,盛连喜也认为有必要性。“我是个正厅级,这没必要,还有的学校是副省级。没有这个级别我也可以去当老师”。盛连喜说,取消行政级别可能会涉及专职的行政领导,要对他们有合理的安排,对他们生活上要有特殊的照顾。
7.人大校长纪宝成就教育改革纲要涉及高校的关键问题和热点话题进行了阐述。他表示,大学确实不应该有行政级别,大学的行政级别有时让人感到很尴尬;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是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如果全社会都是行政级别为导向,那单独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
大学的价值,在于学术水平而非行政级别。但在很多大学里面,教授已经成为地位最低的一个群体。以至于很多人无心学术,而是去赤裸裸地追求“官位”,甚至出现了“四十个教授争一个处长”的情况。不尊重知识只尊重权位,这正是教育行政化产生的恶果。可以说,大学行政化才是对教育的贬低。
其实一所大学.有行政级别的只有校长等一千行政人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所谓的行政级别。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对绝大多数教师并不会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学术活动。有些人竭力维护大学的行政级别,说白了是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所谓取消高校级别就是贬低教育。只不过是不想放弃既得利益的托词而已。
取消了行政级别,清华还是清华,北大还是北大。只要学术站得住脚,没必要靠副部级校长、正处级教授一类的名头来唬人。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让学校回归学术,让教授成为大学的主人,让学校的行政人员不再是高人一等的“官僚”,而只是为教授服务的工作人员,这样的大学才有希望,这才是对教育的尊重。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起草专题组成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博士接受记者采访,谈到《纲要》起草的相关问题。
记者:有大学校长表示,在全社会都有行政级别的时候,单独取消大学的级别会弱化高校的社会地位。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储朝晖:这种说法就类似于说“各行各业都腐败,我们大学为什么不能腐败?”显然是缺乏逻辑的。大学应该凭借自己的教育水平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不是行政级别,事实证明大学也不可能靠行政级别得到真实的提升。陶行知办育才学校、张伯苓办南开大学,都没有行政级别,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民国时期,蒋介石把南开大学变成公立大学,给级别和经费,但是张伯苓很不情愿。假如一个学校办得好,就不会因为没有行政级别而被别人看不起。一所普通大学的校长可能就是真正的教育家,北京大学的校长也可能是一位烂校长,以行政级别分高低显然不合适。不能用这样那样的借口来开脱。
记者:也有大学校长提出,行政级别对自己并不重要,随时可以脱去官服做教授。
储朝晖: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托辞。目前行政级别对大学里很多行政人员还是很重要的。
记者:去行政化应如何入手?
储朝晖:《纲要》还缺乏可操作性。我个人认为,解决行政化问题应该通过“管评办”分离来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依法管理学校,不该伸手时不能伸手;而学校要有自主权,内部民主管理,校长通过民主程序而非行政任命产生;教育评价机构也应该独立于政府部门,不应该由政府对学校进行评价和排序。
大学办学自主权是关键。过去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树立学校的主体地位。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总结起来就是两个词,“给钱”和“放权”。中小学的管理权下放到乡镇是放权,但是放错了位置,乡镇财政没法负担,造成了大量的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又收归县市一级。其实,权力真正应该下放给学校,而不是任何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记者:学校办学自主权如何落实?
储朝晖:最重要的是要依法民主管理学校。大学是不是具有法人资格,还有争论。《纲要》是不是把落实大学的法人资格写进去,起草时引起了讨论,最后还是没有。实际上,《高等教育法》第30条规定的法人资格仅在民事活动中发挥作用。而对于高等学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第32条至第38条规定的大学办学自主权很难得到政府行政部门尊重。
记者:权力缩小,那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储朝晖:政府部门主要应该作好规划和服务。我曾经提出,政府办大学,绝对办不成一流大学。举个例子,教育部曾经推出一个“精品课程”的工程,我觉得就是损害大学的办学自主权。真正优秀的大学,自己有课程,有教材,每个教授也有自己的教学程序,通过选课,学生在选教授,选课程,这样的选择肯定比通过行政手段选择“精品课程”更科学。其实这背后是行政权力在发挥作用,如果是学术权力在发挥作用,就绝对不会这样。
另外,《纲要》提出“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认为,党委领导要坚持,但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党委领导制。比如大学建立理事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党委书记,理事会民主投票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对这个问题,《纲要》文本没有形成共识。
9.据有关媒体报道,天津大学“去行政化”教育改革尝试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公开招聘的6位院长和l位学部主任已于1月22日从龚克校长手中接过聘书集体上任。龚克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是学校‘去行政化’的一种尝试,真正做起来难度太大,最大的难处是跟外面打交道。由于高校下属的二级单位普遍都是处级,在与兄弟高校及行政单位打交道时,人家往往要看你派出的人是什么‘级别’。因此,天大眼下还只能‘内部淡化’行政色彩……当前为人诟病的大学行政化之弊主要有二,一是行政主管部门过多干预,致使大学缺少办学自主权,二是大学内部一些取得行政职位的人,利用手中的行政资源来攫取学术资源。”
“天津大学‘去行政化’教改值得期待!”其原因就在于尝试性地迈出了“去行政化”的一步,所聘任的6位院长和l位学部主任,几乎都是按照校方的招聘条件:第一是“科学道德高尚,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科研成就”,第二是“有较强的管理及领导能力,具有带领相关学科在其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也就是说,这种“去行政化”招聘院长和学部主任的做法,是过去不曾有过的。如果按照中国“大学行政化”的传统用人方式,不论是院长还是学部主任的职位,都要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行政审查),即便是大学校长具有“推荐权”,也逃不过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命(行政审查)。由此可见,天津大学能够不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命(行政审查)而自主招聘和聘任,这就是一种教育“去行政化”的尝试性改革,理应值得期待,就让我们带着祝福成功的心愿拭目以待吧!
三、申论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请概括高校行政化状态下都产生了哪些弊端。(15分)
要求:概括全面,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
2.材料中提到有的校长认为去行政化会弱化大学地位,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0分)
要求:分析深刻,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3.根据给定资料,就破除高校行政化应做好哪方面的工作提出你的建议。(25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4.请根据给定资料的内容,围绕“大学去行政化”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