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1】克林顿总统在一次阐述美国21世纪的外交政策时强调:“要使世界免遭过去的灾难,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为此,克林顿有“三大法宝”: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美国模式,绝对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二是美国价值观的全球化(民主、自由、人权高于主权等);三是导弹威慑和袭击(新干涉主义等)。他执政8年,一心想靠这“三大法宝”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但他没有成功。——摘自《环球时报》2002年9月19日第四版
【材料2】“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很快就表示美国将把重点放在反恐上。其后对国会的讲话中,布什发表了关于反恐战争中“非友即敌”的讲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媒体把它认定为“布什主义”。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摘自《环球时报》2002年3月11日第六版
【材料3】美国总统布什7月4日在一座美军基地内发表独立日讲话,表明了他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决意继续采取“先发制人”手段打击敌国的决心。他说“美国将不会袖手旁观,等待另一场(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也不会相信邪恶分子会加以自律和会有良好意图”,“美国的敌人还在策划针对我们的阴谋。而我们的许多公民也还在遥远的地方服役和牺牲,面临生命危险。”布什讲话之际,美军从3月20日开始在伊拉克展开的行动距离结束看似遥遥无期,而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投入阿富汗的行动也还没有肃清“基地”组织成员及其首要领导人。以反恐为契机,美军眼下已经广布全球许多角落,远及格鲁吉亚、菲律宾和多个非洲国家。
——摘自《南方日报》》2003年7月6日
【材料4】在“9·11”事件发生之后,中国是第一个作出正式反应的亚洲国家。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了坚定的反恐立场,认为恐怖主义是“国际公害”,支持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2000年9月20日唐家璇外长(时任)访问华盛顿时,两国就中美之间展开反恐情报交流达成共识。美国官方对中国所给予的支持,明确表示了“感激”和“高兴”。布什总统2001年10月19日参加上海APEC首脑峰会期间,同中国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感谢中国对美国反恐行动的帮助。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回答美国两届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共同点及其区别。
(2)材料3中美国“先发制人”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4,说明中国的反恐立场,并分析“9·11”事件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1~4,说明“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