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l5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在给定的答题卡上作答。
3.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4.不准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低碳风吹两会间,“截至3月2日中午12时,在已提交的360份提案中,低碳经济依然是热门词。”据相关媒体粗略统计,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及提案占总量的l0%左右。对于低碳经济受到如此关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凸显了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之情。”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2.随着低碳经济之风越吹越烈,服务业以其天然低碳的产业特点成为低碳经济的首选产业。然而在专家眼中,已经成规模的城市转走低碳道路困难重重,已有产业基础往往会制约城市转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就曾向本刊记者表示新建城市建设之初便融入
低碳思维十分关键。从这一角度来说,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发展低碳服务业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自1995年建区以来,开发区一直注重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林地总面积由2000年的74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l08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积达34平方公里,增幅达45.9%。
面对全新的产业概念、创新的行业领域,长春净月开发区结合服务业各行业的基本特征,对低碳生态服务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界定,在开发区低碳生态服务业发展目录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影视传媒、商务服务、光电信息、现代商贸、金融服务5大主导产业,巩固发展旅游休闲、科研教育、生态地产3大优势产业。
作为此次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唯一以低碳生态服务业发展为主题的试点区域,净月大力发展以冰雪运动、影视娱乐、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业。李东光告诉记者,目前区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等知名的旅游景区,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推出了净月潭国际森林徒步节、万茨博尔公路自行车赛、森林高尔夫精英赛等大型赛事和活动。培育了“冰雪运动、生态旅游、伪满遗迹、影视文化”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除此之外,净月开发区也在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突出、潜力无限的低碳生态型服务业体系。考虑到文化产业的低碳生态特征,长春市委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建设长春净月文化产业发展区的意见,决定将长春文化产业集中区放在净月开发区,为低碳生态服务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按照功能突出、空间集聚的布局原则,在深化定位的基础上,围绕低碳生态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了一批服务业特色园区。按照经济发展局的统计,目前净月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建设国际性文化产业示范中心为主线,以旅游休闲基地、知识服务基地及东北亚总部经济园、光电信息产业园、小合台绿色物流园、现代农业博览园、影视动漫产业园、低碳产业示范园、数字内容产业示范园、中央金融服务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为支撑的服务业总体布局框架。为建立低碳生态服务体系、实现试点目标提供了有力的载体保障,在集聚发展经验引入和移植应用上开展了新实践。
低碳生态服务业的发展一样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对此,净月经济开发区力求以政府投资为引领,以民间投资为主体,以外商投资为突破,力争政府资金、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三箭齐发”共同推进低碳生态服务业高效快速发展。建立以“一金一费一制”(低碳生态服务业引导资金、科技3项费用和投融资保障体制)为主体的资金保障体系。
李东光告诉记者,净月开发区设立起步规模1亿元,并按照财政收入增速逐年递增的低碳生态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低碳生态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用于服务业基础工作建设和工作奖励等。
除采取补助、银行贷款贴息等支持方式外,净月开发区也在积极探索注资参股、无息贷款、可转换优先股等方式,推动低碳生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其次是继续实施科技3项费用扶持政策,将额度由每年500万元增加到l000万元,重点支持软件开发、创意设计等低碳生态服务业科技研发项目。
“一制”则是构建完善的投融资保障体制。净月开发区试图搭建低碳生态服务业融资担保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低碳生态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低碳生态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
按照李东光的介绍,接下来净月开发区还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低碳生态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创业投资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中小低碳生态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探索建立低碳生态服务业债权基金、创投基金,帮助创新性、示范性、带动性强的中小低碳生态服务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3.2011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吉林市成为适用此标准的东北首个案例。低碳城市样本为何选择吉林市?吉林市离低碳城市有多远?记者进行多方采访发现,相对于中国社科院的“高调”选择,吉林市却显得有些“低调”。
2009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准吉林市为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吉林市案例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积累经验和提供实践支持。此外,许多措施将写入吉林市的“十二五规划”当中。
今年l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吉林市成为首批10个获得“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称号之一。获得该称号的理由是:重视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为创建低碳生态城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吉林市为何如此受青睐?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自然气候专家杨学祥给予分析。他认为,选择吉林市在于它是一座特大型城市,而在城市发展中有关“碳排放”的工业比较少,“转型起来比较容易些。”为此,他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吉林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5%,这使得吉林市具有非常大的森林碳封存潜力;吉林市水资源拥有量丰富,松花江穿市而过,还有着丰满水电站,基本属于碳零排放……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方面,吉林市有个好的起点。从2008年初开始,吉林市就在市区新建筑上推广节能建筑目标,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也达到了l00‰。
“这些都为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打好了基础。”此外,杨学祥表示,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市偏重“石化”的发展模式长期存在,单纯依靠传统的现行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只有调整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才是实现吉林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杨学祥也提到,就吉林省而言,松原市也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面对“低碳”的青睐,记者在对吉林市的采访中,感受最多的却是“低调”。“目前,我们还在统一思想。”采访中,吉林市相关部门一负责人坦言,发展“低碳经济”,不是拍脑门子,尤其吉林市还是座工业城市,转变的成本会很大,“还是向前推推,等有了效果,再谈。”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今年1月,吉林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低碳经济”,并有着如此表述:牢牢抓住……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机遇,突出具有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循环特征的产业项目……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江南热电厂新建、松花江热电厂扩建、吉林热电厂扩建、丰满大坝重建、油页岩综合开发、核电、中广核及龙源风电等项目开发和建设,达到年销售收入410亿元的产业规模。
中国社科院的高调与吉林市的低调,这一“高”-“低”的两种调子之间,思想不统一的矛盾浮出水面。到底差在哪里?
“政策和钱!”杨学祥指出,这是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最急需解决的,缺一不可。他说,要想“低碳”,就得淘汰产能,就得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引进环保设备,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相关的优惠政策,仅靠吉林市完成不了。
《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也提到,吉林市的石化行业是最大的用能行业,拥有吉林石化、吉林化纤等200多家石化企业,生产1000多种化工产品,其能源需求占能源总需求的一半以上。一个明显问题是,吉林市使用的生产设备中,仅有不到l0‰可称得上“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同样,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为吉林市所作的低碳经济路线图课题中,内容涉及电力、化工、钢铁、造纸、汽车、交通等,几乎囊括吉林市所有支柱产业。这些领域无一例外,均需先淘汰产能,其次需大规模的改造现有设备,引进环保装置。
“有一点,我需要提醒的,就是‘低碳不等于上新能源项目’”。杨学祥说,这不仅对吉林市,其他想发展低碳经济的城市,都需注意。目前,很多地方认为发展新能源项目,就是发展,低碳经济,这是片面的,有些项目也是“高碳”的。此外,应注重挑选适用于本地的节能减排项目和技术,逐步加以推广运用。此外,他也提到一些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细节,与“低碳”发展的理念格格不入,诸如私家车无节制增长,住房面积追求越大越好,没有自行车道,不惜代价大规模拆旧翻新建高楼,建超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等等……
“应将吉林省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省,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局长江连海提出建议。江连海认为,从传统能源角度看,吉林省煤炭等一次能源短缺,且火电比例占65%,电力耗煤占48%,减排压力大,必须加强传统能源升级改造。而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呈现很好的发展前景,加上吉林又是国家生态省,具备搞低碳经济试点省的条件。
4.在此前的2010年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说,应从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经济、绿色人文三个层面,全面推进“绿色中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茵建议必须创新垃圾处理方式,全力推行源头垃圾分类模式,减少垃圾污染,实现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则在全国两会上建议,鼓励公务员低碳出行,骑自行车上下班,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指明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两会”期间的讨论重点。与环境污染问题密切相关的减排指标等细节信息有望逐步明确,各具体领域专项规划有望陆续出台。另一方面,根据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全国人大环资委也于近El指出,将《环境保护法》有关条款修改列为法律清理的后续工作,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财富日益增加,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质量。我国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伤害。身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两会委员、代表以防控污染、保护环境为根本出发点,制定不同提案,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
5.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外在推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依靠低碳经济化解危机、寻求发展已是全球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履行环境责任、占据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现实途径。
推进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紧迫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意志强力推进,制定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万众瞩目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经过5年来的努力,已经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温家宝总理称,节能实实在在完成了l9.1%,减排目标更是超额完成。虽然期间发生过拉闸限电等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是瑕不掩瑜,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不仅表明“墙上挂挂”的规划可以具有强制力,而且减缓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拓展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我们的环境在持续的GDP跃升中大体保持了稳定,至少没有出现大的恶化。从这些方面来讲,可以说,节能减排功不可没。
6.发展低碳经济,体现出我国更为关注经济的内涵。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经济发展,不仅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损伤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更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环境治理中以高成本消耗。资源环境保护缺失形成的经济模式内生力不足,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饮鸩止渴的状态。
要扭转这一局势,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保护,依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发展方向、规模和技术手段,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宗旨,就在于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度融合,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体现出我国更为关注经济的民生效果。发展经济的目的绝不是为了GDP数字的增长,而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在实现GDP数字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
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的不利因素,更有利于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促使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要求,将经济增长的目的从数字堆砌转移到作用体现上来。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就在于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民生问题,在发展中加以统筹解决。
发展低碳经济,体现出我国更为关注经济的历史责任。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对当代负责,更要对未来负责;不仅要对自身负责,更要对全球负责。现实已经证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的资源环境形势和社会发展要求下,无法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
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使当代人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生存和发展利益为代价,实现代际公平;使一国的发展不以剥夺其他国家发展的权利为资本,实现代内公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就在于肩负起国内国际责任,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绝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我国的积极行动,许多地区已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探索低碳经济的道路中,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逐渐得到深刻认识,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有机组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前置命题。就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经济形态,将高度体现环境优先的原则。
7.众所周知,工业既是沈阳经济发展根基,又是污染的重要来源。沈阳经济区要振兴,焦点在环境。2009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阳高新园区为“生态城”示范项目,沈阳市成为我国唯一的“生态示范城”。“生态示范城”项目的着眼点就是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等。低碳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开发新的自然资源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提高资源效率,解决沈阳市经济发展能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由此给人们经济生活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伴随新能源的开发还可以优化沈阳市的能源结构,也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沈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8.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境内分布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四大山脉。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水利大省。气候变化已对河南省水利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最近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最大的旱灾,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河南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96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河南省应抓住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准水利建设主攻方向,坚持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生水利工程的投入,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强化水资源管理,探索创新水利投入、建设、运营的长效机制,力争减少全省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在加强堤防和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同时,对于生态严重恶化的河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修复和保护。全省要把发展水电作为促进河南省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低碳经济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资源。
9.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的利用能源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能源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翻了一番,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6.8亿吨标准煤,现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未来二十年里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求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要以年均7.2%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开始将持续高速增长四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不仅在世界工业化国家未曾发生,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过去二十年里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与过去二十年相比,如果我们不审慎思考实现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和政策选择,未来能源问题将更加突出、更加严峻。
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有可能达到36亿吨标准煤,甚至更高。显然,无论从国内资源条件、环境保护要求,还是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来看,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从国内的资源条件看,我国石油产量已接近经济开发上限,难以大量增产。天然气目前产量不多,人均资源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大量增产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能否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能否解决水资源不足、土地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是否有充足的适合大型机械化开采煤炭资源等等?E述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煤炭产量,前景不容乐观。
从环境容量看,如果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仍然建立在大量消费煤炭的基础上,将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已导致了二氧化硫(S0。)等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酸雨严重;汽车尾气排放使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更趋恶劣;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商品能源的供应和服务,不得不主要依靠生物质能,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如果继续延续现有的增长模式和用能模式,环境容量也不允许。此外,我国由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排放量的l0%以上,随着能源需求的继续上升,我国面临的全球环境压力也将13趋加剧,减排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
10.“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已制定“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达l00亿元的科研经费,调动全社会约500多亿元的投入,实施“三大科技节能减排工程”。
这项工程,将规模推广一批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示范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攻克一批重点行业、重要区域急需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今后一个时期,科技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推动以下六项工作:
一,积极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科技专项。开展重点行业与重要区域节能减排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科技专项、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的科技专项,突破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瓶颈,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企业,促进环保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努力攻克可再生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技术难关。攻克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实现先进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从根本上跳出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确保可持续的国家能源安全。
三,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技术。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农业废弃物40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26亿吨,农作物秸秆7亿吨,这既是个很大的污染源,又是个很大的生物质资源。我们必须迅速突破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沼气等农村新能源,推广农田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农业污染排放与村庄面源污染,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攻克、推广、普及城市节能减排技术。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的世纪。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超过9亿,城市的能源需求、各类排放都非常巨大,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尽快掌握城市建筑与建材、城市废弃物综合治理、垃圾发电、公共交通、汽车尾气等重点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建立城市节能减排监测系统,全面推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五,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信息、生物、纳米等前沿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技术内核,是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长远价值所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引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基础。必须紧紧抓住我国科技进入重大跃升期的历史性机遇,在信息、纳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疫病、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科技突破,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现代服务产业群,为实现国家长远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强有力的科技基础与产业基础。
六,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实施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积极参与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等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共同构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合作平台。
三、作答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试概括“低碳经济”的含义。(2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200。
(空格略)
2.根据给定材料的内容,简要概述实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对策。(20分)要求:所提对策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字数在300字以内。
(空格略)
3.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结合社会现实与材料,简单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00字以内。
(空格略)
4.请以“低碳经济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不少于l200字。
(空格略)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