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阅读《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片段,完成第16题。
一、开门见山,直入新课
二、切入生活,调动体验
师:从小学到中学,我们走过了不少地方,遇到了不少人,经过了不少事,请大家想想有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你们留念的记忆片段
生:我没有搬家的经历,所以不知道。
师:我说过搬家的事吗 (轻拍对方肩膀)你还没有换好角色。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难道你都是很洒脱地和他们说Bye—bve吗 在这一路上有没有哪一刻想回望一下
生:我想回忆童年的事情.那些都是我现在最开心的记忆,最重要的记忆。
师:你说是现在最重要的记忆。有什么能够证明它吗
生:童年趟过的小河、爬过的山坡、骑过的水牛,都是证据,都可以证明。
师:很好。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生:我有过一次搬家的经历,那些琐碎普通的事物,点点滴滴在我心中.现在它们都成了我重要的证据。
师:同学们很认真,刚刚两位同学一个说有搬家的经历,一个说无搬家的经历,都知道我们课文里提及了搬家一事,看来课前都认真做了准备。正如刚刚那位同学所说,证据就是一些普通的事物。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所说的“今生今世的证据”,看看“证据”都有些什么。
(生认真读课文)
生:草、土墙、破墙圈、门洞、窗口、烟道、锅头、破瓦片、泥皮、木橛和铁钉。
师:还有吗
生:烟垢、灰、划痕……
师:同学们可有发现,这些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琐碎的事物。然而也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些普通琐碎的事物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记忆和印迹.作者也和我们一样,今生今世的证据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事物。作者写这些事物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二段和第四段。
四、锁定局部.品读赏析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来学习第二段。请大家将这段齐读一遍。(生齐读: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师:请大家注意,作者说“我走的时候”。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篇文章是从今天的角度去回味往日的生活。
师:很好,“回味”这个词用得很准确。那他到底是在回味什么呢
生:回味离开故乡时的那种心情。
师:作者说“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还不知道”(重读“还”字)表明作者现在回想起当年离开故乡时的情形.心情怎样
生:有点责怪自己。
师:很好,你读读,把那种责怪自己的心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全体掌声)
师:读得很好。这一段,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还不止“还不知道”。请大家勾画出传达作者情感的字词.
生:作者用了表达强烈感情的“啊”字。“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词。非常好。作者要用这两个“啊”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强烈情感
生:强烈的期盼,期盼草越长越茂盛.期盼墙站稳。
师:这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词语呢
生:“千万”。
师:“千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无论如何。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人推牛撞。都不能倒。
师:你说得可真好。请你读一读,读出那种强烈的期盼。(生朗读)
师:你读得很好了,但老师觉得味儿还不够,再试试。语气上似在和草、墙商量,情感除了强烈的期盼,还有一种厚重的嘱托。(该生表情十分投入地朗读。众生掌声)
师:太好了,够味儿了。大家再看看,后面的句子也用了“千万”……
(生不自觉地读出了那些句子:“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
师:同学们很善于寻找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理解作者的情感。大家看,还有没有与“千万”一样,也表达作者强烈的期待之情的词语 (生沉默,一分钟后)
生:“最好”。作者说:“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最好”,表达的是内心最大的愿望。
师:你真会分析。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些表达内心强烈情感的词语,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期盼。这样的词语在这句中还有吗 (生沉默)
师:老师给大家读一读,(将“一小块”换为“几打”。将“破”删掉)这样读好吗
生:不能,不能表达那种强烈的情感。因为这“破”、这“一小块”表现了“我”希望留下证据的愿望十分真切、强烈。
师:好!请一位认为自己可以比其他同学读得更好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读一下。谁来挑战
生:(入迷地开始表演他的朗读,语言已不够表达他的情感,于是手舞足蹈)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
师:你读得不错,不过我还想听到那种强烈的期盼,虽然“我”知道土墙经受不住风雨的敲打、岁月的洗礼,终会坍塌,然而我依然有那强烈的期望,所以要读出那种强烈的情感来。(另一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请同学们再勾画出该段中刚才被他忽略的表达情感的字词。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除了责怪、期盼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
生:有一种后悔的情感。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是啊!有一种后悔、惋惜。还有吗 (生沉默)
师:(提醒)“把……留下”四个连用,“留下……”三个连用,同学们注意前后作者的情感可有变化 大家先将这部分读读,仔细揣摩。(生读)
生:好像有。
师:请在该句话中,找一两个最能体现其情感变化的字词。
生:“即使”。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即使”本来就是一个连词,我就感觉在这里有了变化。
师:很好,你在揣摩的时候注意了词性,值得表扬。稍后我们再来验证你的感觉对不对。还有吗
生:我也认为是“即使”。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即使”是一个表示让步的连词。请问,作者的情感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生:虽然“我”极力想留下些证据,然而,土墙房子在风雨中定会坍塌,作者虽然一再强烈地嘱托,终免不了这样的事实,所以他就不再乞求。就变得强硬了,就像我们平时和别人谈话一样。
师:你太聪明了。同学们就她的观点再做思考,然后在“即使”一词旁边做好批注。(师随机看看同学们批注的情况)
师:该句中还有一个词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点,大家找找。
生:“啊”变成了“吧”。
师:太棒了,请同学们再带着这种强烈的期盼、略微的伤感和变化的情感来朗读该段。(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证据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些承载了我们印迹的琐碎的普通的事物。如此简单、平淡却让我们如此留念、回味。
问题:
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某版教材《今生今世的证据》一课的微型课,阅读并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析。(20分)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