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是一组有关收入分配的材料:【材料1】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指出,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十五”前4年,中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然而,中国消除贫困的任务却任重道远。
挑战之一: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很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测算,如果按照低收入现行标准,即人均年收入低于882元,目前还有8517万人口属贫困人口。
挑战之二:减少贫困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使得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据国务院扶贫办调查,连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户76%生活在山区,有46%的农户人均耕地不足1亩。目前还有7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
挑战之三: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在贫困人口逐渐减少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在迅速扩大,贫困群体的相对弱势地位更为突出。1992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1:2.5,2003年为1:4.2,2004年扩大到1:4.9。
【材料2】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低谷期,据统计,1997年至2003的7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年均增长速度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80年代中期的1.:1,90年代中后期的2.:1,扩大到2003年的3.:1。再加上,一方面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另一方面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农民家庭收入包括要交纳的税费,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实际差距约为5:1~6:1。
【材料3】目前,西部的10省市区加上内蒙古和广西两区,国土面积占全国71.%,人口占28.%,但GDP占不到全国的18%。而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浙江五省市的GDP就占全国总量的45%左右。
若以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来标示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容易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着明显的梯度经济发展特征。东部的上海、北京经济发达,2001年的人均GDP已分别达到28444元和20576元,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后期;而河南、湖南省等作为典型中部地区,2001年人均GDP分别为6039元和5903元,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的甘肃、贵州省2001年人均GDP仅分别为4165元和2856元,刚刚进入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材料4】胡锦涛总书记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5】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索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请回答:
(1)简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根据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分析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因。
(3)根据材料4和材料5,谈谈如何注重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