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鲍尔吉·原野
标题这句话是冯至的一首诗。这首写于1941年的诗颜值玩味。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
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原野――
把“我们”和“夜”写在一起,显出艳。“有时”添加神秘,仿佛说情侣。往下读,觉出是说房子,或旅舍。冯至在写“它”,而不是“我们”。
旅舍,很少有人记述旅舍。谁还刻旅舍的模样?大的小的,坐落在各地的旅舍,人们曾住过。
我也想一想旧日的旅舍。
这些旅舍如做过的梦一样记不起来了。即使把记忆坐标放在只去过一次的城市,也想不起那个住过的房间。是的,冯至说房间,而没说旅馆的外貌或大堂。
细心的旅行者,或者说真正的旅行家不是过客,而是住客,住在流动的家。他们像冯至一样体味以及从远处观赏旅舍,这样才对得起旅行或者说光阴。
我们拼命,哦,想起一间客房(忘记是哪个城市)洗手间白瓷面盆靠近身体部分的小洞长出一株苗(像豆苗),我从镜子里发现。是什么人,为了什么,把一粒种子放进这个洞里?我看了半天,豆苗从幽深的洞里趋光而出。心里默念它不要再长了,免得被下一位好事的旅客拔掉。我想把这棵豆苗拔下栽进楼下的土里,试了试劲,它不愿出来。
去年在伊尔库斯克,住在中国人统一下榻的旅馆。房子小,但窗外吹进来的风有森林的香味。我不期然想起冯至这首诗,顺着背了下来,此诗第二段是――
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
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
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那一刻,我觉得冯至好像来过伊尔库斯克,在贝加尔湖边游吟。“五四”的人们哪儿都去过。我仔细看这间房子――假设冯至当年住过这里――宽大的木制窗台上乳黄色的油漆已经理裂缝,冯至来时还像镜子一般光亮。窗外有一条河,男女喁喁从枝叶摩擦声中传来,月亮得意地在水面仰泳。冯诗第三段是:
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
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不幸的是,我当时没闭眼,一直是雪花的电视机屏幕出现普京的画面,我的思绪被迫与冯至分开,好像他并没有来过这里。
冯至最后写道: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水,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读到这里,觉得他写的并不是房子,是原野。那么,“我们”是谁?“过去”和“本来”又在说什么?谁在“亲密的夜”?
这首诗写出60多年了,那么遥远又那么新近。虽然读过说不出什么,却要说它真是好诗。疑问是不必要的,冯至知道一切,但我们失去了询问的机会。
好诗像登上黄山巅峰,在大铁链锁上一把黄铜锁,“咔哒”,锁死了,把钥匙丢入深涧。深洞下,堆着像山一样的钥匙。
(本文有删节)
从内空、主言两上方面赏析文中画线语0。(5分)(80字左右)
结合文中所引诗歌,探求末句“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意蕴。(5分)(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