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给定资料 1.1958年,被视为中国人口管理制度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配套制度,为限

  • 题目分类:申论
  • 题目类型:简答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给定资料
1.1958年,被视为中国人口管理制度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配套制度,为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提供了详细的制度安排。从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开始,中国人步入了一个漫长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户籍制度一诞生就带有浓重的命令经济色彩,并为之确立了一套完善的具体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从此在中国根深蒂固。1964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户口迁移相关规定的基本要点时提出两个“严加限制”: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改革开放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农产品短缺问题,同时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需要劳动力的流动,政府才开始放松对人口迁移的控制。1984年,户籍坚冰出现首道裂缝: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有经营能力、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企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机关应准予落常住户口。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给了部分人以“迁徙自由”,农民由此获得了在城市合法生存的权利,事实上形成了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的打工热潮。这一人口迁移的趋势有着客观现实的推动:长期以来农村人多地少和农业收益低的状况使得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达到三分之二左右,这些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且大部分人向大、中城市转移。然而,1994年以后的宏观环境变化阻挡了这一改革的进程。本来已经起草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暂时搁置,这一搁置就到了2002年,期间户籍政策一直未有实质性松动。
2.在J市某公交车的始发站,一位衣着有些脏乱的民工上车来送一位朋友,在快要开车时,这位民工听到售票员的一声斥责:“臭要饭的,赶紧下去。”民工愣在那里,一言未发,怯怯地离去了。“妈妈,所有的同学都发了绿色的就医卡,我为什么没有?”一个来自哈尔滨的小学生交了3万元借读费就读于北京某小学,回家后,纳闷地问着。1989年首先提出迁徙自由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说,户籍制度的核心是户口的登记统计制度。也就是以国家行政手段收集、确认、提供本国住户居民基本生活信息,为个人、群体、国家、社会服务。因此,户籍制度本身不是一种歧视,所谓歧视主要体现在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人口迁徙行政调控制度,而这种制度本身就是计划经济强加给户籍制度的不适当的任务。因此,要解决相关的不公平,只抓住户籍制度而不抓住滥用户口对公民进行差别管理的各种相关制度.无异于缘木求鱼。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律师把湖南省2005年、2006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了一番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差距甚大。2005年,该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人为9523.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17.74元,按死亡赔偿20年计算,前者可获得赔偿190497.4元。多出农村居民12万多元。2006年,这种差距被拉大到15万多元。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白南生教授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错位没解决。中国是45%的人务农,产值只占到13%,这是什么关系呢?3倍的关系,这样怎么可能让农民日子过好?还有他们不是救济的对象,多数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你不给他们机会去争取他们自己的生活。没事补他们两条鱼,他们日子过不好的。实际上农民能打鱼,你该帮他们做的事是增加培训机会,增加质量更高的就业机会,这才是解决之道。2010年,温家宝总理指出,本届政府对政府工作的终极意义作出庄重承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和谐。
3.已占到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1/3的在京借读生,中考时应该报北京高中还是回原籍?北京市教委官员日前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时,建议“这类孩子回户籍所在地读高中,这样对将来高考比较有利”。有专家指出,那些既得利益者既收取了巨额的“赞助费”,又不让借读生对北京本地考生造成威胁,可谓一举两得。城市管理中,管理者只管有本地户口者叫“市民”,所有的福利发放也仅局限于在这部分人间分摊.放开户口限制就意味着加大负担、摊薄福利,地方政府乐意吗?再加上一些人还有“现代的北京是世代北京人贡献纳税的结果”这样的想法,他们真有肚量让“外地人”只要“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就落户?户籍政策构筑了“农业户口”与“城市户口”在实际利益上的不平等。两种户口成为差别化分配各种利益的最直接标签。非农业户口在各项待遇上明显优于农业户口。在改革前近30年的国家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人口享受到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各种保障制度,这些保障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护。然而,占我国人口80%、只能提供积累不能分享工业化收益的农民一直与这种制度无缘,土地成为他们唯一的保障。两类户口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具有不同等级的社会身份。1961年之后,要成为国营企业工人一般首先要有城市户口。在整个社会,干部、工人、农民之间的阶级分界非常分明。户口制度的辐射力量是惊人的。人们很快发现,其背后逐渐附加了从社会保障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公民权益的城乡化差异。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由此也衍生了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市民的“一等公民”与农业人口的“二等公民”的社会地位。去掉“农”字标签,获得与城市公民平等的社会身份,成为几代农民百折不挠、掺杂无数辛酸血泪的奋斗史。在各种关于户籍制度的讨论中,经济因素和中心城市的承受能力成为重点考虑的因素。接受《小康》采访的多位人士认为,全面推进户籍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城乡户口性质统一问题,让户口回归本位。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不研究解决好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问题,不破除各种壁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难以全面稳步推进。
4.自中国城乡收入差别不断拉大、城乡矛盾显现以来,质疑现行户籍制度的声音就不绝于耳,调研、方案、路线图一再出现,小范围改革试点也未曾中断。然而全面的改革方案仍付之阙如。压力之下,近年来户口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也在“摸着石头过河”。河北、辽宁、山东、广西、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为推动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主动配合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教育等部门调整,相关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北京、上海两市也已下发了本市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实施意见,放宽了条件限制。“‘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是重庆直辖之后就已经具备的特点。重庆具备省级行政架构,并不是单纯的城市经济体。重庆的城乡差距尤其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重庆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许玉明接受《小康》采访时指出,“统筹城乡”的改革就是向困扰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宣战,户籍问题便是统筹城乡中的重要一项。重庆将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统一登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不再区分农村人、城市人。“这一改革将在试点基础上于2012年前全面推开,并尽快过渡到以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广东省全面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已于2005年11月报请省政府审定。这次改革意见中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自理口粮及其他类型的户口性质,实行城乡户籍登记管理一体化;按照在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实有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广州市在2003年以来先后推出了多项政策,改革了“农转非”和人口增长调控管理办法,取消了“农转非”人口控制计划.将夫妻投靠的年限由10年放宽至5年,并明确了以准入条件取代按计划指标审核落户的办法。武汉城市圈也表示九城市户籍改革有望先行先试:持通用户口本,武汉城市圈九城市居民可自由流动,并形成以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河南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则明确提出,河南省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在全省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居民将按照实际居住地址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在河南省鹤壁市,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取消了“农转非”计划限制,实行有合法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条件下的准入制度;前来投资、兴办实业和购房,不受时间长短、投资数额、纳税数额的限制即可迁入;取消了夫妻投靠在居住时间上的限制,取消了父母投靠子女对身边有无子女的限制,取消了子女投靠父母对子女年龄的限制;增加了投资投劳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符合一定条件即可入户的内容。山东省规定,凡属该省引进的人才,发给《山东省外来人才居住证》,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2007年12月,浙江省也开始在部分外来人口较多地区试点居住证制度。此次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户籍属地管理框架,把居住证分为三个等级,类别上分为临时居住证和居住证两种.而居住证又分为普通人员类和专业人员类。按照外来人员的条件,分别对应不同的就业、住房和子女入学等社会福利。这种被当地官员称为“绕过户口来设计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制度的改革”。受到公众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关注。
5.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效果却似乎不尽如人意.并没能很好地解决原来的城市户口居民和农村户口居民的平等问题。有的地区,甚至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政策上来。A省Z市在2003年宣布入户政策完全放开、允许外地人员以“投亲靠友”等方式办理户口时,Z市也因其改革力度被媒体形容为中国户籍改革的“先行者”,但在2004年后2市的“户籍新政”被紧急“叫停”,理由是:人口的迅速增加致使城市交通拥挤,教育资源急剧紧张,社会保障部门压力增大,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数量增加,城市治安压力加大,人口增加后患病人员增加给医疗行业带来压力,等等。许多地方,农民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居民户口”后却发现,城乡户口差别背后隐含的社会不公仍旧不少,诸如社会地位、收入标准、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保、福利、高考、升职、培训等等并没有完全消除,有了进城的“门票”却享受不到“市民待遇”。B省M市许多农转非的群众就由于长年未能享受城市待遇,反而失去了退耕还林、“两免一补”等农村优惠措施,纷纷要求非转农,在户口上呈现返乡潮。城里人也有怨言:户口~放开,庞大的农民涌进城,城市就要变成“闹市”,不得安宁了。况且大家如果完全平等,不是来分我们的“蛋糕”吗?当规定与要求,最终变得不那么匹配时,不禁让人对这新一轮“户改”的意义有了疑虑,有人甚至评论其“象征意义”多于实质内容。有关专家认为,A省Z市户改只是暴露了被长期掩盖的各地对非本地户口人(子女)上学、就业、社会保障上不公平对待的问题。其实质是各地以常住户15为借口,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应由对应的法律去调整,与户15无关,户口也无法解决这些不公平的问题。
6.新年即将来临。和成都大观村其他村民们一样,村民Y一直在忙碌着青龙小区住房的简单装修。这是一个模样和普通经济适用房无异的“农转居”小区。小区建在大观村原有土地之上。现在这里是成都的三环立交桥边。3年前,Y被政府征走了7分耕地和100多平米宅基地。按照人均35平方米的房屋置换政策,她家3口人换到了两套这样的一居室住房。看起来,Y和所有城市近郊的被征地农民没什么区别。但是,她的身份其实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除了户口登记簿上由原来的“农业户口”统一更换为“成都市居民”户口,更根本的改变是,她已经可以享受到和城市人同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这一待遇不会因其职业栏上注明的“被征地农民”而有所差别。当然,在其他一系列配套制度上,差距也在一点点缩小。目前,成都已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此外,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将逐步与城市社保制度接轨,这样的政策极大鼓励了农民融人城市的热情。2004年,成都户籍改革新政的出台,就来自于市委“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改革战略。成都推倒城乡户籍壁垒,破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枷锁,在全市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称为“成都市居民”。这一户籍管理制度上的最大突破在于,成都市农民可通过城市租房获得成都市户口。这意味着,对于所有当地农民来说,想要取得一纸成都城市户口,已经不再是什么难题。2007年6月,成都又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的户改模式并未造成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归功于其政策引导。按照成都市政府的战略,农民向城镇集中主要分3种类型:在5个中心城区建设完全与城市接轨的农民新居工程;在郊区以重点镇为主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城镇新型社区工程构成重点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丘区、山区,根据区情适度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对于远郊乡镇的“农转居”农民。如何保障其应当享有的权益?成都进行了一种大胆尝试:通过土地整理,推动农村院落拆并和农民居住向城镇、中心村和聚居点适度、自愿集中。蒲江县距成都城区68公里,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两年多前,复兴乡1500多户农民拆迁搬进集中居住小区。通过土地流转,他们把腾出的万余亩土地租给农业产业公司,农民直接变成产业工人,实行“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目前该乡猕猴桃生产基地投资已达1.2亿美元。实现远郊落后地区农业人口转移的另一种途径是建工业园区。大邑县距离成都市区45公里,规划了一个占地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引进了青岛双星等一批著名企业,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工作和社保问题。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后,继续留在农村的农业劳动者,摇身一变成为“农业工人”。 2003年以后.中国政府的社会政策着力点都在促进公共品的公平性上。专家认为、,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具备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条件,成都作为“统筹城乡综合试验区”,其户籍改革正顺应了这一大的趋势。成都市已经建了二十多个“农转居”小区。青阳区培风小区作为成都首建的第一个“农转居”小区,配备了先进的“六站一室一港湾”,即医疗站、文化站、教育工作站、社保工作站、就业工作站和警务室、港湾式交通车站,使得农民在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甚至超过城市社区。“要让青阳区的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青阳区委书记王忠林对“统筹城乡”的目标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市制定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政策,财政投入14.5亿元,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硬件均衡配置。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梁其洲接受《小康》采访时强调:“成都户籍改革不单是户口意义上的改革,而是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设计,中心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不过,在中央层面的全面改革未开展之前,整套制度体系的搭建仍然受到牵制。对此,成都市统筹委副主任秦代虹表示出诸多无奈:“没有征地的农民,包括农民工要加入城镇社保,比较困难。为什么比较困难?因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这个规定,涉及到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对接时。就不会把这部分纳入进来,要推动这一改革,只能由中央层面推动。” “我们现在是对农民有一套保险支持、农民工有一套保险支持,职工和城市居民有一套保险支持。这些保障体系使我们从制度上可以对接,但是问题是如何从国家层面上把几种保障纳入一个财政支付体系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的户改依然难以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中国社科院教授陆学艺的看法是“它想彻底也很难完全彻底”,最终需要中央层面的制度推进。
7.一组数据显示,2000年上海市与外省市户籍的未成年犯人数比大致在6:4,到2005年的比例已经达到3:7,即10个少年犯中有3个上海籍、7个外省籍的。北京的情况大同小异。有学者认为,目前的户籍制度,牵扯到住房、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潜在利益;但最棘手的莫过于负载于户籍之上的教育特权,它从根本上掐住流动儿童的命运咽喉,“造就”了无数前途渺茫心生怨怼的下一代;而在这数千万流动儿童的背后,又有5800万以上移民二代被迫回到家乡,成为失去父母亲情呵护、身心和学业受损的留守儿童。从个人角度,心灵残缺比知识贫乏更可怕;从社会角度,歧视比贫穷更可怕,因为其往往会孕育对立和仇恨。这是户籍和教育制度改革中“惟此为大”的问题。移民二代的户籍壁垒,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不公和未来城市社会不公的渊薮。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未来、也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他们在城市中游离漂荡,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正日益加剧他们的“底层化意识”。既不能融入当地城市主流参与公平竞争,又难以回归原籍,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就会趋向游民化、边缘化和被排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互相纠缠。他们不是倾向于扼杀自己,就是倾向于报复社会。在哪里纳税,就在哪里享受权利。移民二代都是随着父母的就业和定居才来到新的城市,他们的父母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创造了大量财富,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高考权利,是所在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答要求
(一)户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目标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有多方面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分别进行概括。(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二)某市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请你简要分析“给定资料5”中A省Z市和B省M市户籍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具体解决建议。(30分)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100字左右;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三)“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未来、也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他们在城市中游离漂荡,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正日益加剧他们的‘底层化意识’。”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给定资料 1.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

给定资料 1.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区域经济。2011年《中华人民共

查看答案

如果组合中包括了全部股票,则投资人(  )。

如果组合中包括了全部股票,则投资人(  )。 A.只承担市场风险 B.只承担特有风险 C.只承担非系统风险 D.只承担系统风险

查看答案

递延年金的特点有(  )。

递延年金的特点有(  )。 A.年金的第一次支付发生在若干期之后 B.没有终值 C.年金的现值与递延期无关 D.年金的终值与递延期无关

查看答案

某公司拟于5年后一次还清所欠债务100000元,假定银行利息率为10%,5年10%的年金终值系数为6.1051,5年10

某公司拟于5年后一次还清所欠债务100000元,假定银行利息率为10%,5年10%的年金终值系数为6.1051,5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3.7908,则应从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无法计算出确切结果的是(  )。

下列各项中,无法计算出确切结果的是(  )。 A.后付年金终值 B.预付年金终值 C.递延年金终值 D.永续年金终值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