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需多方合作
今天是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2019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即将在京召开,可谓正逢其时。前一段时间,由一张黑洞照片引发的有关图片版权保护的集中讨论,超出了纠正个别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构成我国网络版权保护事业的鲜明注脚。如何才能走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之路,这是需要全社会思考回答的一个课题。
近些年来,我国网络版权保护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开展著作权执法检查,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挂牌成立互联网法院,开展剑网2018专项行动……夯实制度堤坝、扎紧法律笼子,让尊重版权的理念深入人心,也为进一步开展网络版权保护打下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置身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版权保护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不容忽视。网络版权产业市场突破6千亿元,市场的高速增长需要治理脚步跟上;版权无形性和互联网无边界性叠加,侵权手段更加隐蔽、形式更加多样、成本更加低廉;而版权交易平台在运营中的种种乱象,暴露出巨量内容确权、维权方面的痛点。凡此种种,必须要下大气力去解决。
走好网络版权保护之路,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建立适应当下需要的版权保护模式。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传播方式,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网络聚合等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智能语言、网络直播、电子竞技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对网络版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适应网络时代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复杂性、裂变性等特点,要通过健全版权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创新技术手段,编织更加严密的版权保护网。另一方面版权交易平台滥用诉权谋取私利的歧途,启示我们,唯有在版权的确权、授权、交易、使用上找准各方利益平衡点,版权保护才能发挥其“保护和激励原创,促进文学、艺术、科学繁荣”的作用。
没有一个良性的版权市场,不会有版权事业的长足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版权保护交易市场,关键在于多方合作。作为监管单位来说,要厘清版权所有者、交易平台、使用者各方的行为边界,以规则意识破除市场交易的乱象,奠定版权市场的基石。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来说,依法依规开展经营业务是底线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优化产品服务的模式,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交易方案,推动行业风气转变。而对于媒体和公众而言,任何时候版权意识不能丢,尤其是在使用网络作品时,避免“拿来就用”,做到“规则紧绷”。市场参与各方形成强大合力,方能推动版权保护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市场需要、满足民众期待的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之路,在互联网时代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版权局要求“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并将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剑网2019”专项行动;一些图片网站也在加紧整改之中。倘若由此开启网络版权行业的系列变革,这或许是黑洞照片风波的更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