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朝鲜和越南进行了国事访问,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和这两个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胡主席访问期间,福州的昼夜状况最接近下图中的哪种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3)甲图中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3)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
读法国水系示意图及法国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图描述法国的地形特点 .(2)甲图四条河流的干流中.
读法国水系示意图(甲图)及法国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图描述法国的地形特点 。(2)甲图四条河流的干流中,罗讷河一侧河岸陡崖连绵。该河流的干流最有可能沿(地质构造)发育。(
下图为我国某省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其原因.(2)比较1
下图为我国某省的等温线(℃)和等降雨量线(mm)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其原因。(2)比较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0℃
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3°34′.据此回答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
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3°34′,据此回答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23°26′N,180° B.23°26′N,0°C.23°26′S,180°
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3°34′.据此回答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6
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3°34′,据此回答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6月22日8点 B.12月22日8点C.6月22日14点 D.12月22日14点
教室有黑板的墙壁.上下有效高度只有3米左右.所以在地理课上选用中国挂图时.下列比例尺的中国地图.有一种不适用的是A.1:
教室有黑板的墙壁,上下有效高度只有3米左右,所以在地理课上选用中国挂图时,下列比例尺的中国地图,有一种不适用的是A.1:100万 B.1:300万C.1:400万 D.1:600万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P地的气候特点 A.全年温和多雨 B.年均温在0℃以下C.全年高温多雨 D.各月降水差异较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P地的气候特点 A.全年温和多雨 B.年均温在0℃以下C.全年高温多雨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A.一路逆水 B.航向为东北 C.一路逆风 D.航向为东南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A.一路逆水 B.航向为东北 C.一路逆风 D.航向为东南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七月Q地比P地 A.人口密度大 B.黑夜时间长 C.日出时间相同 D.平均气温高 题目和参
读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七月Q地比P地 A.人口密度大 B.黑夜时间长 C.日出时间相同 D.平均气温高
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图中60°N沿线的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
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图中60°N沿线的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草原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此时A.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 B.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高C.A地在一
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此时A.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 B.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高C.A地在一年中气温最低 D.A、B、C三地都是寒冷干燥
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关于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不同.日较差相
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关于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不同,日较差相同 B.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C.濒临海洋不同,通航状况相同 D.洋流性质不同,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图 .回答该图可能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B.温度带分布图C.干湿区分布图 D.日照时数分布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图”,回答该图可能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B.温度带分布图C.干湿区分布图 D.日照时数分布图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图 .回答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A.地形 B.植被 C.昼夜长短变化 D.工程建设 题目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图”,回答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A.地形 B.植被 C.昼夜长短变化 D.工程建设
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联系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回答入冬以后.A锋面往往会使我国北方普降大雪
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联系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回答入冬以后,A锋面往往会使我国北方普降大雪而后带来“雪后寒”,则下列原因中不属于产生“雪后寒”的是A.积雪融化吸热 B.新雪
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联系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回答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联系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回答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人间四月芳
读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 登陆示意图.回答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沿海风暴潮强度的是A. 适逢天文大潮前后 B.我国正盛行
读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登陆示意图,回答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沿海风暴潮强度的是A. 适逢天文大潮前后 B.我国正盛行东南季风C.洋流和地转偏向力 D.沿海珊瑚礁和红树林
读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 登陆示意图.回答 “桑美 从增强为超强台风到登陆期间.台北A.风力不断增强 B.风力先增后
读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登陆示意图,回答“桑美”从增强为超强台风到登陆期间,台北A.风力不断增强 B.风力先增后减C.风向由东南风逐渐偏向为西北风 D.风向由西北风逐渐偏向为西南风
2006年8月15日綦江县创下44.5℃的历史最高气温.2006年9月1日.重庆气温再次全线飘红.綦江县日最高气温再次达
2006年8月15日綦江县创下44.5℃的历史最高气温,2006年9月1日,重庆气温再次全线飘红,綦江县日最高气温再次达到44.5℃,全市最高气温突破40℃的区县达28个。关于这次高温天气的叙述,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