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一家以食品加工起家的大型上市公司,现经营领域涉及食品加工、餐饮、农业等多个领域;甲公司在国内注册,其公司总部仍以快消食品加工为主营业务,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甲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和子公司。2×17至2×18年发生业务如下: (1)甲公司2×17年购建一条食品生产线并于当年投入使用,该生产线由A、B两台设备组成,且该生产线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C包装设备的包装才能对外销售。A、B设备均不单独产生经济利益,C包装设备除为该生产线提供能包装,还可以承揽外来业务,能够单独产生现金流量。至2×18年末,A设备账面价值为250万元,B设备账面价值为350万元,C设备账面价值为200万元。由于市场竞争激励,该生产线所生产食品市价下跌,出现减值迹象。2×18年末,甲公司对这三项设备进行减值测试。A设备、B设备、C设备资产组合公允价值为75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1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740万元;A设备、B设备的资产组合公允价值为56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20万元,无法取得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C设备公允价值为190万,预计处置费用为0,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85万元;A设备、B设备、A设备与C设备组合、B设备与C设备组合的公允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均无法可靠取得。 (2)甲公司共有5 000名职工,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该制度规定,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10个工作日带薪假,未使用的病假只能向后结转一个公历年度,超过1年未使用的权利作废,且不能在职工离开公司时获得现金支付;职工休病假是以后进先出为基础,即首先从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中扣除,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病假余额中扣除;职工离开公司时,公司对职工未使用的累积带薪病假不支付现金。2×17年12月31日,每个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病假为5天。根据过去的经验并预期该经验将继续适用,甲公司预计2×18年有4 80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10天的带薪病假,剩余200名职工每人将平均享受13天病假,假定这200名职工全部为管理部门职工,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500元。2×18年12月31日,上述200名职工中有150名享受了13天病假,并随同正常工资以银行存款支付,另外50名只享受了10天病假。 (3)2×18年末,甲公司将其持有的M公司的一笔应收款项380万元,转移给N公司,取得价款为350万元。转移后,N公司取得收取M公司款项的权利,同时转让协议约定,如果M公司未能按时偿还该笔款项,N公司可以向甲公司追偿。 (4)甲公司2×17年初在某地设立一家农产品加工厂,利用当地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生产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甲公司2×17年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购入一台新型高效能、低耗能的环保生产设备,购买价款为800万元,于2×17年12月2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同日,甲公司向当地政府提出环保设备购置款的补助申请。2×18年1月1日,当地政府同意并向甲公司拨付设备购置补助款200万元。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对收到的政府补助均采用总额法核算。假定至2×18年末,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均已对外销售。 (5)乙公司为甲公司一家子公司,主要从事餐饮业的经营。甲公司2×18年1月1日通过了一项股份支付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如下:为奖励乙公司部分优秀员工,甲公司向乙公司5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万份股份期权,这些员工从2×18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2年,服务期满时便可以以每股6元的价格购买10万股乙公司股票。甲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8元,2×18年末,该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股20元。至2×18年12月31日止,共有2名管理人员离开乙公司,甲公司估计乙公司未来还有3名管理人员离开。 (6)2×18年1月1日,甲公司以890万港元购买了在香港注册的丙公司发行在外的80%股份,并自当日起能够控制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丙公司主营业务为儿童食品生产和销售,记账本位币为港元。2×18年1月1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000万港元(除一项存货评估增值100万港元外,其余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当日港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即期汇率为1港元=0.8元人民币。自购买日至2×18年12月31日,丙公司实现净利润250万元,投资时点评估增值的存货对外出售50%,丙公司未发生其他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丙公司的利润表在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时,按照当期平均汇率折算。2×18年12月31日,1港元=0.85元人民币;2×18年度平均汇率为1港元=0.82元人民币。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应确认的资产组,并说明理由;分别计算2×18年末A设备、B设备、C设备应计提的减值损失金额; <2>、根据资料(2),计算甲公司2×17年末因带薪缺勤业务应确认职工薪酬的金额,并编制该项带薪缺勤在2×17年、2×18年的相关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该项应收账款转移是否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并说明理由;编制甲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4),判断甲公司取得设备补助款的政府补助类型,计算该设备相关业务对2×18年损益的影响金额,并编制设备计提折旧以及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分录; <5>、根据资料(5),分别判断甲公司和乙公司股份支付的类型,并编制2×18年末甲公司和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相关的会计分录,以及甲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做的抵销分录; <6>、根据资料(6),计算甲公司购买日应确认合并商誉的金额,并编制2×18年1月1日个别报表中取得丙公司股权的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2×18年12月31日将丙公司报表折算为甲公司记账本位币时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