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从2003年后期开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运和建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进入2007年以来,物价总水平进一步上涨,11月底,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9%,创下10年来的新高。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明显加大,经济增长速度偏快,为此,2007年12月3~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但是,从2008年8月开始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产生日益明显的影响,从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己明显减缓,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降至9%。面对严峻形势,我国政府为了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当机立断,果断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说明自去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和调整。
(2)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的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分析论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国家自觉调节货币流通量、稳定物价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