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某单位工程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共有60根柱子,32米空腹屋架,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网络计划如图5—1所示(图中工作持续

  • 题目分类:案例分析
  • 题目类型:简答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某单位工程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共有60根柱子,32米空腹屋架,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网络计划如图5—1所示(图中工作持续时间以月为单位):

该工程施工合同工期为18个月,质量标准要求为优良。施工合同中规定,土方工程单价为16元/m3,土方估算工程量为22000m3,混凝土工程单价为320元/m3,混凝土估算工程量为1800m3。当土方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工程量任何一项增加超出该项原估算工程量的15%时,该项超出部分结算单价可进行调整,调整系数为0.9。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发现刚拆模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在发现有质量问题的10根柱子中,有6根蜂窝、露筋较严重;有4根柱子蜂窝、麻面轻微,且截面尺寸小于设计要求。截面尺寸小于设计要求的4根柱子经设计单位验算,可以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不加固补强。在监理工程师组织的质量事故分析处理会议上,承包方提出了如下几个处理方案:
方案一:6根柱子加固补强,补强后不改变外形尺寸,不造成永久性缺陷;4根柱子不加固补强。
方案二:10根柱子全部砸掉重做。
方案三:6根柱子砸掉重做;4根柱子不加固补强。
在工程按计划进度进行到第4个月时,业主、监理工程师与承包方协商同意增加一项工作K,其持续时间为2个月,该工作安排在C工作结束以后开始(K是C的紧后工作),E工作开始前结束(K是E的紧前工作)。由于K工作的增加,增加了土方工程量3500m3,增加了混凝土工程量200m3
工程竣工后,承包方组织了该单位工程的预验收,在组织正式竣工验收前,业主已提前使用该工程。业主使用中发现房屋面漏水,要求承包方修理。
【问题】
1.承包方要保证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标准,以上对柱子工程质量问题的三种处理方案中,哪种处理方案能满足要求?为什么?
2.由于增加了K工作,承包方提出了顺延工期2个月的要求,该要求是否合理?监理工程师应该签证批准的顺延工期应是多少?
3.由于增加了K工作,相应的工程量有所增加,承包方提出对增加工程量的结算费用为:①土方工程3500×16=56000(元);②混凝土工程200×320=64000(元);③合计120000元。你认为该费用是否合理?监理工程师对这笔费用应签证多少?
4.在工程未正式验收前,业主提前使用是否可认为该单位工程验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承包方是否承包保修责任?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

查看答案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建设单位与甲施工单位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合同,合同工期2年。经建设单位同意,甲施工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建设单位与甲施工单位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合同,合同工期2年。经建设单位同意,甲施工单位将其中的专业工程分包给乙施工单位。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

查看答案

某工程在施工设计图纸没有完成前,业主通过招标选择了一家总承包单位承包该工程的施工任务。由于设计工作尚未完成,承包范围内待

某工程在施工设计图纸没有完成前,业主通过招标选择了一家总承包单位承包该工程的施工任务。由于设计工作尚未完成,承包范围内待实施的工程虽性质明确,但工程量还难以确定

查看答案

某监理公司承担了一体育馆施工阶段(包括施工招标)的监理任务。经过施工招标,业主选定A工程公司为中标单位。在施工合同中双方

某监理公司承担了一体育馆施工阶段(包括施工招标)的监理任务。经过施工招标,业主选定A工程公司为中标单位。在施工合同中双方约定,A工程公司将设备安装、配套工程和桩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