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孔子尝日∶“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

题目内容:

孔子尝日∶“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科技管理制度可以不同,可以创新,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或日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换言之,让...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科技管理制度可以不同,可以创新,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或日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换言之,让...

查看答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

查看答案

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查看答案

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那是一个大师辈起的年代,是一个...

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那是一个大师辈起的年代,是一个...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65题。注:90+表示90岁及以上注:2006年北京市总人口数为1197.6万人,2007年为1213.3万人,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65题。注:90+表示90岁及以上注:2006年北京市总人口数为1197.6万人,2007年为1213.3万人,2...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