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关于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的材料:【材料1】2003年11月22日下午,当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在新议会的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反对派“逼宫”,28小时后,谢氏宣布辞职,萨卡什维利在随后的大选中当选为格新总统。由于萨氏冲入议会大厅时手举玫瑰,所以该事件又被称为“玫瑰革命”。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2004年12月26日乌克兰进行了第二次总统选举,尤先科顺利当选。尤先科的支持者都以橙色标识参加活动,所以该事件被称为“橙色革命”。
——摘自人民网(2005年8月9日)
【材料2】独联体国家独立后的第一代领导人为国家的政治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民主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外部民主压力的加大,面对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难题和社会思潮的快速变化,很多执政党和领导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现象。与此同时,独立后出现的新生政治力量发展、整合加快,形成了强大的反对派。
——摘自人民网(2005年8月9日)
【材料3】从格鲁吉亚到乌克兰,再到吉尔吉斯斯坦,独联体国家已经出现的政治危机,美国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说,美国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影响和文化渗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摘自人民网(2005年9月9日)
【材料4】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披着“援助”的外衣,在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刺探搜集情报,并资助这些国家的反对派进行了沸沸扬扬的“颜色革命”。
——摘自人民网(2005年5月14日)
【材料5】接二连三的“颜色革命”表明,在当今世界,美国是麻烦制造者。为了推销自己的价值观,美国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包括舆论围剿、金钱收买、经济制裁和外交攻势。由于财大气粗,武力超群,美国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对付它不喜欢的国家和不喜欢的事情。美国的霸道做法可能影响到世界秩序,使相当一部分国家处于恐惧与不安之中,面临政局动荡的威胁。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已经出现向美国的倾斜,但美国并不满足,它要进一步消化已经取得的成果。这势必在部分地区引发新的动荡。
——摘自人民网(2005年9月9日)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如何理解“颜色革命”这个概念?
(2)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内原因是什么?
(3)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外原因是什么?
(4)“颜色革命”的启示是什么?
(5)“颜色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