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是福建的吴老师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内容教学时的教学片段实录。【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一张卫星图和一张视频抓图。
提问:图上显示的是什么?
过渡:老师给你们讲个趣闻.听完你就知道是什么了。
1985年的一天.美国总统里根看到国防部情报局送来这样一份报告:“我们在这里使用‘群’并非哗众取宠。中国南部有一个核基地群很可能是事实。根据我们每天7次通过中国上空的KH22卫星报告,在中国福建省内有1500余座不明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与核装置极其相似。新的越顶卫星可穿透高大建筑物。但对这1 500余座建筑毫无办法,可见中国核能研究已登峰造极……因此.查清这些建筑的性质十分必要。”
讲完这小故事后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这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的东西是什么了吧?
过渡:原来是土楼,根本不是什么核基地。土楼名字虽然带土,但其实并不土,还很洋气呢!它已冲出福建.走向世界了。前不久关于福建土楼刚发生一件什么大喜事?
土楼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该怎么样更好地认识它的价值,更好地保护它、继承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堂小结】
土楼申遗成功表明我们这份独特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获得国际社会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同时.我们的肩上落下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那就是我们漳州人民要为人类来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责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会对遗产进行持续的监测、评估,如果不好好对遗产加以保护是会被黄牌警告.甚至除名的。有没有这样的先例呢?
举例说明: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前车之鉴!那土楼申遗成功后。我们该怎样更有力地对土楼加以保护,使土楼不断增值?我们漳州怎么依托“土楼”这一张世界名片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在课后开展一个小型的研究性学习。分析现状。献计献策。
结合上面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什么优点?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2)结合上述教学过程,谈谈你对“过程与结果”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