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四、防火隔间、避难走道、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防火设置要求防火隔间、避难走道、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均为防火墙的等效替代措施)的防火设置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防火隔间、避难走道、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防火设置要求
名称 | 防火设置要求 |
下沉式 广场等 室外开 敞空间 |
1.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 2.分隔后的不同区域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该距离为室外 开敞空间的最小长度和宽度)。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用途,其 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m2(是有效分隔火灾的开敞区域的最小面积,即最小长度×宽度,13m×13m); 3.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内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 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4.确需设置防风雨蓬时,防风雨蓬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该空间地面面积 的25%,开口高度不应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 5.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具有不可开启 窗扇或可自动关闭)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以上2.0m范围内均应采取防火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6.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确需设置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4.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具有不可开启窗扇或可自动关闭)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以上4.0m范围 内均应采取防火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
防火隔间 |
1.防火隔间的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 2.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0m2; 3.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m; 5.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6.只能用于相邻两个独立使用场所的人员相互通行,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 7.该防火隔间上设置的甲级防火门,在计算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宽度时,不能计入数量和宽度 |
避难走道 |
1.避难走道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2.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与1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 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 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 3.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4.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 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6.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7.避难走道主要用于解决大型建筑中疏散距离过长,或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等问题。避难走 道和防烟楼梯间的作用类似,疏散时人员只要进入避难走道,就可视为进入相对安全的区域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