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声音是一种以波的形式传达声波的物质分子(比如说空气)的振动。频率在16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属于可听范围,并且能

  • 题目分类:行政能力
  • 题目类型:单选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声音是一种以波的形式传达声波的物质分子(比如说空气)的振动。频率在16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属于可听范围,并且能在人的听觉处形成感官印象。人与人的听觉能力是不同的。频率低于16赫兹的振动被称为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则被称为超声。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  )。 A.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在声音上听到频率低于16赫兹的振动
B.在次声和超声频率范围之内的震动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感官印象
C.有一种振动,既不被称为次声也不被称为超声
D.大部分动物都有一个比人类更加精巧的听觉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人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人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查看答案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

查看答案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上述两个论断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论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上述两个论断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是

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是 A.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 B.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C.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D.从当事人的申请开始

查看答案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A.民事主体违反合同的 B.民事主体不履行其他义务的 C.民事主体由于过错侵害国家和集体的财产的 D.民事主体没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