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级公路位于平原区, 路基宽 10m,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其中 K3+460~K3+550 段位于水田路段。路堤填筑高度 5~6m, 填料为砂性土。 该路段的软基处理方案如图 1:
工程开工前, 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 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 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了平面控制桩, 交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平面控制桩 D32 缺失。 施工单位接受了控制桩后及时进行了复测。施工单位制定的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整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插入套管→塑料排水板穿靴→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A。 其中, 塑料排水板采用插板机打设。
施工中, 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 施工单位每日做抽提试验, 沥青含量的合格率不应小于 95%。
事件二: 施工单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质量检验, 包括平整度、 抗滑(含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 、
中线偏位等。
【问题】
1.鉴别软土的两项基础指标是?
2.改正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排序错误(按“应先 XX, 再 XX” 描述) , 并写出工艺 A 的名称。
3.写出图 1 中低液限黏土中水排至路堤外的主要路径。
4.设计单位还应向施工单位交哪种控制桩? 针对 D32 控制桩的缺失, 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5.事件一中, 施工单位每日还应做什么试验? 除了沥青含量外, 还有那些项目的结果合格率不应小于95%?
6.补充事件二中, 施工单位质量检验项目的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