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国有资金投资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某水利工程项目,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进行施工招标,最高投标限价为3568万元,其中暂列金额280万元。招标文件中部分规定如下:(1)投标有效期90天,投标保证金有效期与其一致。
(2)投标保证金统一定为100万元。
(3)近三年施工完成或在建的合同价超过2000万元的类似工程项目不少于3个。
(4)合同履行期间,综合单价在任何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下均不得调整。
(5)缺陷责任期为3年,期满后退还预留的质量保证金。
投标过程中,投标人F在开标前1小时口头告知招标人,撤回了已提交的投标文件,要求招标人3日内退还其投标保证金。
投标人C为了既不影响中标,又能在中标后取得较好的收益,决定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对原估价作适当调整,具体数字见表4-1。

除F外还有A、B、C、D、E五个投标人参加了投标,其总报价(万元)分别为3489、3470、3358、3209和3542。
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B的暂列金额按260万元计取,且对招标清单中的材料暂估单价均下调5%后计入报价;发现投标人E报价中混凝土梁的综合单价为700元/m³,招标清单工程量为520m³,合价为36400元。其他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均符合要求。
最高投标限价为3568万元,其中暂列金额280万元
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分标准如下:商务标中的总报价评分60分,有效报价的算术平均数为评标基准价(不包括暂列金额),报价等于评标基准价者得满分(60分),在此基础上,报价比评标基准价每下降1%,扣1分;每上升1%,扣2分,扣完为止。
最终投标人C中标。施工前,中标人C拟定了三种基础开挖施工方案,并测定了各方案的施工成本见表4-2。
A、B、C、D、E五个投标人参加了投标,其总报价(万元)分别为3489、3470、3358、3209和3542

当采用C施工方案时,在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须改用A或B施工方案,如果改用A施工方案施工,需再投入33.00万元的施工准备工作成本;如果改用B施工方案施工,需再投入11.00万元的施工准备工作成本。根据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评估,地质情况较好的可能性为0.6。

问题:
1.请逐一分析招标文件中规定的(1)~(5)项内容是否妥当,并对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2.请指出投标人F行为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针对投标人B、投标人E的报价,评标委员会应分别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4.现假设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安装工程的工期分别为4个月、12个月、8个月,贷款月利率为1%,现值系数见表4-3,并假设各部分工程每月完成的工作量相同且能按月度及时收到工程款(不考虑工程款结算所需要的时间),试回答:
1)投标人C所运用的不平衡报价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2)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后,投标人C所得工程款的现值比原估价增加多少(以开工日期为折现点)?

5.计算各有效报价投标人的总报价得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绘制中标人C施工方案的决策树。
7.列式计算中标人C施工方案选择的决策过程,并按成本最低原则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