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题目分类:初中语文
  • 题目类型:简答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9~21小题。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分析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说说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积累拓展
 三、发挥想象,将《记承天寺夜游》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单元介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预习提示
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作者发现的关和寄寓的情。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角度,写出你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认识,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设函数y(x)是微分方程满足条件y(1)=的特解.(I)求y(x);(II)设平面区域D={(x,y)|1≤x≤2,0≤

设函数y(x)是微分方程满足条件y(1)=的特解.(I)求y(x);(II)设平面区域D={(x,y)|1≤x≤2,0≤y≤y(x)},求D绕x轴旋转一周所

查看答案

(I)计算行列式|A|;(Ⅱ)当实数a为何值时,方程组Ax=β有无穷多解?并求其通解.

(I)计算行列式|A|;(Ⅱ)当实数a为何值时,方程组Ax=β有无穷多解?并求其通解.

查看答案

已知微分方程y”+ay'+by=cex的通解为y=(C1+C2x)e-x+ex,则a,b,c依次为( &ems

已知微分方程y”+ay'+by=cex的通解为y=(C1+C2x)e-x+ex,则a,b,c依次为(  ).A.1,0,1 A.1,0,1

查看答案

设函数f(u)可导,z=f(siny—sinx)+xy,则

设函数f(u)可导,z=f(siny—sinx)+xy,则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