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复核20×9 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难以作出判断: (1)因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甲公司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整合,决定从20×9 年1 月1 日起,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其原某生产车间的职工,并向每人支付10万元的补偿。辞退计划已与职工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当年12 月10 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该辞退计划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经预计,10 人接受该辞退计划的概率为10%,12 人接受的概率为30%,15 人接受的概率为60%。甲公司按照或有事项有关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预计补偿总额为150 万元,20×9年甲公司确认了制造费用和预计负债各150 万元。期末,该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结转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2)为减少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从20×9 年1 月1日起,甲公司将出租厂房的后续计量由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甲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系一栋专门用于出租的厂房,于20×6 年12 月31 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用于出租,成本为8500 万元。 20×9 年度,甲公司对出租厂房按照成本模式计提了折旧,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情况下,甲公司对出租厂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出租厂房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计提折旧,预计使用25 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情况下, 甲公司出租厂房各年末的公允价值如下:20×6 年12 月31 日为8500 万元;20×7年12 月31 日为8000 万元;20×8 年12 月31 日为7300 万元;20×9 年12 月 31 日为6500 万元。 (3)20×9 年1 月1 日,甲公司按面值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35 万张,支付价款3500 万元。该债券每张面值100 元,期限为3 年,票面年利率为6%,利息于每年末支付。甲公司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将其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0×9 年9 月30 日,甲公司改变其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即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目标,因此将其重新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假设10 月1 日(重分类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600 万元。 (4)20×9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有以下两份尚未履行的合同: ①20×9 年2 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10 年3 月以每箱1.2 万元价格向乙公司销售1000 箱L 产品;乙公司应预付定金150 万元,若甲公司违约,双倍返还定金。 20×9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的库存中没有L 产品及生产该产品所需原材料。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甲公司预计每箱L 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38 万元。 ②20×9 年8 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一份D 产品销售合同,约定在2×10 年2月底以每件0.3 万元的价格向丁公司销售3000 件D 产品,违约金为合同总价款的20%。 20×9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库存D 产品3000 件,成本总额为1200 万元,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的市价总额为1400 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D 产品不发生销售费用。 因上述合同至20×9 年12 月31 日尚未完全履行,甲公司20×9 年将收到的乙公司定金确认为预收账款,未进行其他会计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50 贷:预收账款150 本题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20×9 年1 月1 日起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同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20×9 年12 月31 日将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正确,编制重分类日的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4),判断甲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