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

  • 题目分类:教师资格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
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与讨论:
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要求:
(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
(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
答案解析:

如图7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主要系统及其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指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2分)(2)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2分)(3)②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2分)(4)营养物质和氧气经B系统达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__________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3分)(5)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C时,通过__________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6分)

如图7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主要系统及其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指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2分) (2)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2分) (3)②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2分) (4)营养物质和氧气经B系统达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__________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3分) (5)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血液流经C时,通过__________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6

查看答案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教师甲】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 【教师甲】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 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

查看答案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

查看答案

某教师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第一步:复习回顾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第二步: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呢?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y=1/x的图象。列表:描点:连线:引导学生用光滑的曲线连接描点,并用计算机演示图象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由于x,y都不能为0,所以函数图象与x轴、y轴不能有交点(如下图)……(第三步过程省略)(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所连

某教师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 第二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y=1/x的图象。 列表: 描点: 连线:引导学生用光滑的曲线连接描点,并用计算机演示图象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由于x,y都不能为0,所以函数图象与x轴、y轴不能有交点(如下图) ……(第三步过程省略) (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第二步的连线过程中,如果你是该

查看答案

初中“变量与函数”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②

初中“变量与函数”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