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第一题、第二题、第五题,所有考生都必须作答。第三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第四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未按上述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3.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表示,我国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快了扶贫进程。
王国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继续缓解。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820万减少到147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从5825万减少到2841万。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05元增加到2278元,连续五年增幅在6%以上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王国良说,五年多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扶贫"的观念和格局正日渐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扶贫事业。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和扶贫资金逐年增加;教育、科技、国土资源、交通、水利、农业、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林业等部门制定专门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国家民委、全国妇联、全国残联与扶贫办密切配合,关心和保护特殊贫困群体。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强化扶贫措施,五年来,28个省区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从27亿元增加到51亿元,年均递增17.2%。
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资源整合方面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
王国良说,通过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整村推进,将扶贫开发工作重心从县下沉到村。贫困农户建档立卡,逐步完善瞄准机制。推广扶贫资金的公示、公告和报账制,在公共媒体上公布扶贫资金和项目情况,改进、创新了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下放贴息权限、"奖补资金",对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开展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探索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的多种途径。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扶贫规划制定和扶贫项目实施,参与式扶贫方法得到普遍推广。实施机关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知识界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并不断拓展国际扶贫合作范围,完善和丰富了社会帮扶机制。
他强调,经过五年的努力,扶贫开发从中央到地方、从实践到理论实现了专项计划推动向城乡统筹推动的转变,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推进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11月29日发布的《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766万人,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76%。
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公布养老保险覆盖率。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已从企业职工扩展到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1997年至2006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年均增长5.9%。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逐年扩大。1997年至2006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年均增长17%,养老金支出年均增长15%。200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310亿元。总支出4897亿元,基金当期结余1413亿元,累计结存5489亿元,清理收回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l264亿元。
截至2006年底,已有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等11个省区市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共做实个人账户资金485亿元;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实现了省级统筹。
3.两次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社保关系全国转移接续的问题。有望2008年出台办法。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将分别出台接续规定。
胡晓义强调,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主要是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因为其他保险都采用立即支付的形式,转移的量不多,而养老保险实行终身累计的方式,所以会出现工作地点变化后,其养老保险的权益能否得到继续承认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将制订两个办法",胡晓义说,分别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两个办法已拟定出来,正广泛征求意见".胡晓义坦言,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办法难度较大,其难点在于农民工的归宿不确定,"有些要回到农村,有些要回城市和小城镇".此前,曾设想农民工按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执行,胡晓义称"该设想本意好,希望所有人能够公平享受养老保险",但"实践中难以执行".因为农民工流动性大。而且多数从事相对低端的工作,收入总体偏低,进入较高交费门槛比较困难。
因此,"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的总体考虑是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集中体现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上。个人账户可以随本人流动而流转。"就是把他所有的权益都累积起来,然后计算支付。将来如果他回到农村,就在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里计算支付,如果留在城市,就根据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计算办法折算支付。"胡晓义说,把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分开制定的思路并非理想化的设计,而是一种适应现状的办法。这种思路"可能有些人赞成,有些人不赞成"."不赞成的最大的理由可能是说把农民工的保险和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开了,好像是两种制度,但是我们反复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结果和结论是,还是要采用适用性的办法,而不是完全理想化的设计。"胡晓义还强调,实现全国转移,省级统筹是一个前提。因为"如果每个县都要有一个方案来操控,将会非常复杂".省级范围内的转移由省里处理,跨省的转移才由国家制定合适的办法。
4.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