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背景某水利工程,发包人与施工单位按照《水利水电标准文件》(2009)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期6个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发包人采购(包含在合同价中);合同价款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综合单位计算;施工期间若与物价上涨,只对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依据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指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所列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单位的报价见表5-1,该工程的各项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按月匀速施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5-1所示。

表5-1 估算工程量和报价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有两台大型机械设备需要进场,承包人提出应由发包人支付其进场费,但建设单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发包人提供的材料运抵现场后,项目监理机构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送检,但施工单位称:施工合同专用款并未对此作出约定,因此,发包人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没有送检的义务,若一定要施工单位送检,则由发包人支付材料检测费。
事件3:当进行到第3个月末时,发包人提出一项设计变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m3.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续时间延长1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D工作执行新的综合单价。经测算,新工程单价199.79元/m3。
事件4:由施工机械故障,G工作的开始时间推迟了1个月。第6个月恰巧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F、G工作的造价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指数见表5-2。施工单位随即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调整F、G工作结算单价的要求。经测算,F、G工作的单价中,钢材、水泥和骨料的价格所占比例均分为25%、35%和10%。
表5-2 建筑材料价格指数

1.事件1中,发包人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2中施工单位说法正确和错误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3中,针对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新单价依据哪个估价原则?
4.事件4中,施工单位提出调整F和G工作单价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5.计算4月、5月、6月份的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和施工单位的应得工程额。(计数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6.分析六月份的费用和进度偏差。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