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主要从事a、b和c三类石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甲公司2016年度税前利润是50万元。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确定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为80万元。 资料一: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甲公司利用ERP系统核算生产成本,在以前年度,利用ERP系统之外的G软件手工输入相关数据后进行存货账龄的统计和分析。2016年,信息技术部门在ERP系统中开发了存货账龄分析子模块,于每月末自动生成存货账龄报告。甲公司会计政策规定,应当结合存货账龄等因素确定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与以前年度相比,甲公司2016年度固定资产未大幅变动,与折旧相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未发生变更。 (3)甲公司委托第三方加工生产a产品。自2016年2月起,新增乙公司为委托加工方。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的单位产品委托加工费较其他加工方高20%。管理层解释,由于乙公司加工的产品质量较高,因此委托乙公司加工a产品并向其支付较高的委托加工费。A注册会计师发现,2016年a产品的退货大部分由乙公司加工。 (4)b产品5月至8月的直接人工成本总额较其他月份有明显增加,单位人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销售部、生产部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均解释由于b产品有季节性生产的特点,需要雇用大量临时工。这与A注册会计师在以前年度了解的情况一致。 (5)为方便安排盘点人员,甲公司将a和b产品的年度盘点时间确定为2016年12月31日,将c产品的年度盘点时间确定为2016年12月20日。自2016年12月25日起,由新入职的存货管理员负责管理c产品并在ERP系统中记录其数量变动。 (6)甲公司租用丙公司独立仓库储存部分产成品。2016年12月31日,该部分产成品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甲公司与丙公司在年末对账时发现80万元的差异,丙公司解释,该差异是由于甲公司客户于2016年12月30日已提货,而相关单据尚未传至甲公司所致。 资料二: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有关制造费用的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资料三: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和与ERP系统中存货账龄分析子模块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控制。 (2)抽样检查各产品月度生产成本分配表,主要包括:①月末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中分配的方法是否正确;②相关数据是否与产品成本计算表、会计记录一致;③是否经相关人员复核和批准等。 (3)对委托加工费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4)对直接人工成本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5)对a和b产品实施年末监盘程序。 (6)对2016年12月31日存放在丙公司的存货实施函证程序,并检查存货发运凭证、对账差异调节表等书面记录,确定差异原因是否为时间性差异。 资料四: 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注册会计师结合销售合同等因素确定了b产品和相关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认为应计提跌价准备70万元,并向管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管理层以该金额不重大为由拒绝调整。 要求: (1)针对资料一第(1)至(6)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简要说明理由,并说明该风险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仅限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资产减值损失、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哪些认定相关。 (2)针对资料三第(1)至(6)项的审计程序,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相关审计程序与根据资料一(结合资料二)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直接相关。如果不直接相关,指出与该审计程序直接相关的财务报表项目和认定。 (3)针对资料四,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如税务影响),代A注册会计师判断应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