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

  • 题目分类:高中地理
  • 题目类型:简答题
  • 号外号外:注册会员即送体验阅读点!
题目内容:
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又是怎样的呢?”这样引出“地球公转”的教学。
材料二在讲授“地球公转”前,教师可以先用动画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地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根据“地球公转”的内容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围绕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引出新课教学。
材料三在讲授“洋流”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哥伦布在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时,一共用了37天,而他在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时,只用了20天。同时,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第二次走的反而是距离较长的路线,可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二次用时较短的情况呢?通过今天“洋流”知识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材料四“生活”导入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生活实例很多。时事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问题:
(1)分析材料一、二、三所使用的教学导入方法。(10分)
(2)运用“生活”导人法为“城市交通”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导入。(10分)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图中a、b、c表示某地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图中a、b、c表示某地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图完成16~17题。 推测该地城市化过程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读下图,完成21~23题。 甲地(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读下图,完成21~23题。 甲地(  )。A.位于印度河平原 A.位于印度河平原 B.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城市

查看答案

绘制中国五纵三横铁路网示意图,标出交通枢纽的城市名字(6分),并简述该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8分)。

绘制中国五纵三横铁路网示意图,标出交通枢纽的城市名字(6分),并简述该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8分)。

查看答案

材料:在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一课中,某教师呈现的部分材料如下。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尽管这里

材料:在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一课中,某教师呈现的部分材料如下。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尽管这里降水极少,但海岸地带能够形成像“云堤”一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