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1】 从1980年中国引入外资起,到1999年的20年问,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高达28%。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学者计算,中国在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中,外资的贡献率高达30%。金碚认为,其实经济增长数据只是一面,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其他方面,如就业和出口的贡献也很大……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吸纳就业人数达3000万人,约占中国城镇非农业人口的1/10。还有学者统计,198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为29.7亿美元,2006年达到5638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也由当初的3%左右上升到58.18%。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如此好的出口局面,一半以上是外资的贡献。——中国管理顾问网
【材料2】

【材料3】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不足,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衡态势继续扩大。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比20世纪80年代的62%足足下降了1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06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9%,而消费仅为35.7%。……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仍在加剧。
——一人民网
【材料4】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工业化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和外汇短缺问题,中国对外资企业普遍地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并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给予照顾……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迫切愿宴下,一些地区盲目引进外资重污染项目,给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夕阳产业提供了机会不仅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还伤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损害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引资数量是考核地方政府各级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大力吸引外资,不利牺牲生态环境和当地民生利益,并许以过度的优惠措施,使得外资企业在引资谈判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有机会压榨各级地方政府底线。同时,因为吸引外资过程中,当地民生利益未受充分考虑也成为当地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母公司,出现“明亏实赢”的“假亏损”,逃避中国税收。另外,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钻中国税收减免政策之空,一旦过了税收减免期,就关闭企业,到别的地方去投资,重新享受优惠,逃避税收。
——《南方周末》
【材料5】我国外资结构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外资在产业结构中的失衡;外资在区域结构中的失衡;外资在投资方式上的失衡……外资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的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外资在我国区域结构中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过重,中西部地区过轻……外商投资方式的严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中独资企业过重,合资企业过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
(2)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